| 新闻
生物课堂应该散发着“生命”的光芒,这是中学生物正高级教师张树峰一直秉持的观点。从教近三十年来,张树峰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教材编著者、高考命题人、青岛三十九中项目式教学的扛旗手,让教与学充满生命力的一路探寻中,张树峰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源头活水。
生物是“活”的
刚刚参加工作三四个月的时候,张树峰曾在学校图书馆里读到了一本朱正威编写的高中生物教材。这本教材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当时的教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教材原来可以这样编!”
张树峰说,当时的教材几乎只有干巴巴的知识,但这本教材加入了作者教学中积累的东西,很多内容作了拓展,特别关注学生的经验,注重与社会、与实际的结合。这给了他很多启发,开始注重从学生视角审视教学,注意课堂与生活和实际的联系。
作为多年的生物教师,张树峰观察到,学生为了掌握教材上的概念基本上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种方式弊端很明显:一个概念当时可能记住了,时间一长就忘记了,做题碰到了依然出错。
“生物是‘活’的,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与每个人密切相关。”为了破解这种长期普遍存在的现象,张树峰独创了“归纳式概念教学法”。他把教材上的概念变成一个个生活原型,引导学生从生活原型中进行归纳,发现问题,最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构建出概念。
因为从生活原型出发,学生将知识的来源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了解并参与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体验了知识的内部联系。这样,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是深入的,记忆是深刻的。更重要的是,在掌握概念的同时,学生逐步学会了探究的方法,培养了探究的品质和素养。
要在探究中学习
2014年,张树峰被青岛市人才引进,来到青岛三十九中任教。在青岛三十九中包容开放、鼓励创新的理念与氛围下,“教学上有些想法”的张树峰如鱼得水。当时,青岛三十九中的海洋教育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正朝着更深入的方向发展。2017年初,校长白刚勋交给了张树峰一个任务,进行“国家课程课题化”尝试。
“原本45分钟的展示课延长到了90分钟,同学们在设计的课题中充分讨论,甚至在课堂上展开了辩论,他们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青岛三十九中的一次教研活动中,张树峰交上完美答卷,他设计的展示课《伴性遗传》,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也受到了老师们的追捧。
与传统形式的课堂不同,张树峰采用了课题化的方式,他将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还原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境中,梳理出可供研究的课题,然后利用各种资源和器材,进行研究、论证和实验验证,并将研究成果在同学间共享,让学生真正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他关于“国家课程课题化”构想的主要观点。目前青岛三十九中推行的项目式教学,正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其“激发学生兴趣,在探究中学习”的思路一脉相承。随后,他完成多项生物学科的项目式教学案例的开发和实施,并将其核心学术成果发表在了国家核心期刊《中国教育学刊》上。张树峰当仁不让地成为青岛三十九中项目式教学的先行者和扛旗手,带领全体教师进行项目式教学的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思维发展是核心
在青岛三十九中教师集体创作的《普通高中国家课程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丛书的第一章里,张树峰为项目式教学下了定义。在他看来,项目式教学把基于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专注于项目完成、职业体验和解决问题的多维交互式教学,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拓宽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方式等,最终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
为什么是他呢?张树峰将他与项目式教学的渊源拉到了2003年。那一年,他被省教研员找到,开启了多次跟随张新时院士编写高中生物教材的经历。他介绍,当时那本教材的理念比较“超前”,采用的是任务驱动理论,在每一章的前言部分设计一个课题,学生完成课题,基本上就可以把一个章节的知识掌握了,“如果学生带着一种研究的心态学习,兴趣肯定就上来了。”这与项目式教学的主旨思想不谋而合。
另外,还得益于他从2012年开始的高考审命题的工作。他注意到,高考考题倾向于设置真实情境,选择的材料、提供的情景,往往出自于国内外学科科研领域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学生如果经历过,肯定是不一样的。”同时,他还觉察到,高考命题越来越强调对于思维过程的考察,“有的考生是反向思维,有的考生只写一头一尾,思维过程不完整,这样都不得分。”
“生物学知识只是科学思维的基础,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才是生物学教学的核心。”经历过高考命题和评卷工作,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就带入了高考的顶端视角。教学的细节中,张树峰有意识地多考虑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过程,从而达到让学生思维外显的目的,“项目式教学就是一种可以让学生思维外显的方式,把项目做出来、表达出来、回应质疑的过程,就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
成功转型专家型教师
其实,从教第二年,张树峰就赶上了生物作为非高考科目的十年。可即使在这段时间里,他对教学的热情也未减一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想的依然是如何为沉闷枯燥的教学注入生命力,想方设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也是在这十年,张树峰在一轮一轮的教学中吃透了教材,同时坚持广泛阅读,在不断的积累中提升自我。
教师怎样才能教得好?问到这个问题,他用自己的经历作了回答:首先要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另外便是多阅读,相信厚积薄发的力量。
凭借先进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教学设计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张树峰39岁时就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作为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他曾带领三十九中海洋班创造了一本达线率99.96%的好成绩。如今,作为青岛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学校项目式教学研究室主任,张树峰将更多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培养年轻教师和相关理论研究上,坚持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带领更多年轻教师共同进步。
教得了学生,带得了队伍,做得了研究,写得了论文,编得了教材,出得了高考题,张树峰把名师的标准提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如果继续追问,编教材、命制高考题等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虽看似偶然,但对于张树峰而言,必然因素更多,那便是他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于研究的定力和坚持。
相关链接
项目式教学成果显著,青岛三十九升级为国家级示范校
2020年,在教育部组织开展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学校遴选工作中,青岛三十九中榜上有名。这是对青岛三十九中成功实施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体、以海洋教育和艺术教育为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学校成功实践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充分肯定,青岛三十九中已经成为全国特色教育的典范。
青岛三十九中的教育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项目式教学改革成为山东省重点培育项目,学校被评为“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学校”。由白刚勋校长担任总主编、青岛三十九中教师集体创作的《普通高中国家课程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丛书近日正式出版发行,这将为全国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样本。
青报教育在线 王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