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

↓↓

“梁家辉式”的父亲, 才是爸爸们学习的榜样!

2018-04-16 13:44 来源:阳光学校
Array ( [0] => 100 [1] => 99 )

梁家辉作为父亲,他选择在孩子年幼时陪伴,在孩子年长时放手。

很多父亲却是恰恰相反,孩子年幼时几乎消失,孩子年长时又来管教。种下一棵树,不管不问,就等收获,过了十几年,发现树没长好,还埋怨水土不给力,从不考虑自己是否给予过足够的水分和肥料。

一、孩子年幼时陪伴,孩子年长时放手

前天中午,和一位朋友吃饭,他女儿刚上大学。聊起孩子的教育,他的很多观点和我不谋而合。

他说,女儿长大了,她选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男朋友,我就不管了,也不要求她回报什么的,因为在养育她的过程中,我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回报。

这让我想起有段时间,鲁豫采访梁家辉的那个视频:

鲁豫问,“你的女儿找男朋友,作为当爸爸的,最明智的方法是什么?”

梁:“我从来不管,我女儿 14 岁就开始拍拖了。”

鲁豫又问,“如果你不喜欢你女儿的男友,会不会说她?”

梁:“又不是我嫁给他!”

鲁豫反驳,“我是说这个人的为人,不是现在这个人怎样,未来发展会怎样”。

梁家辉一脸懵逼:“我当年为人也不怎么样……”“我相信女儿的眼光”

这个我相信是梁家辉的“肺腑之言”,至于他妻子去不去管女儿的这些私事,我不得而知,但作为父亲的他,我相信他能够做到。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日常生活中如何担起父亲的责任,梁家辉深有体会:“女儿刚出生时,我的心全在家里。有时候在车上睡着,就梦到回到家里。工作人员把我叫醒,我会有点恍惚:我怎么在片场,不是在家里吗?曾经有几年,没有拍电影,我会负责接送女儿上学、给她们讲故事、安排她们的三餐。”

为了陪伴女儿成长,他还曾经息影,一心陪伴。他不只一次在公开场合说过:要让老婆、双胞胎女儿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梁家辉一家四口

这也是我欣赏梁家辉作为父亲角色的原因,孩子年幼时陪伴,孩子年长时放手。

而我们这里很多父亲却是恰恰相反,孩子年幼时几乎消失,孩子年长时又来管教。相当于种下一棵树,不管不问,就等收获,过了十几年,发现树没长好,还埋怨水土不给力,而从不考虑自己是否给予过足够的水分和肥料。

二、精神不独立的父母,用爱的名义绑架孩子

养育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有的时候,我也会想这么问题。

是养儿防老吗?现代社会发展这么快,每个人都很在意自己的私人空间,养儿防老根本不现实,等老了,还不如和几个老头一起打牌有意思呢。

那现在这样,每天接送孩子放学,陪他玩,陪他吃饭,有些时候还会争吵,他冲你顶嘴,你冲他发火,花大量的时间陪伴,就如前段时间流行的妈妈陪孩子写作业的各种段子一样。

做父母的辛苦吗?当然辛苦,最大的成本还是时间成本。

不为养儿防老,又这么多操心的事情,但为什么,我们绝大部分普通人,都还是会养育孩子?

罗素说:“一个能成就伟大事业、名垂青史的人可能会借助工作获得生命延续的感觉,而普普通通的男人和女人则只能靠孩子了。除了其中特别超脱的人,对他们来说,死亡就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身后的世界和他们无关,而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琐碎的、无足轻重的。

而对于有了孩子和孙子,并且会很自然地爱他们的男人和女人来说,未来是重要的,至少在他的有生之年里都是重要的,无论从伦理和想象力的角度,还是从自然和本能的角度都是重要的。”

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男女,结婚,然后共同养育孩子,这是很多家庭的选择。但孩子来到这世上,是一个个体生命,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

作为父母的我们,在孩子年幼的时候陪伴,而在他能够自食其力,自我做决定的时候,就应该学梁家辉那样放手。

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对父母有依赖,而是父母会依赖孩子。

特别是孩子长大后,越是精神不独立的父母,越对孩子产生依赖,觉得孩子是自己养大的,就一定得听自己的,一定得留在自己身边。

用爱的名义绑架孩子,希望孩子留在身边,或者干涉孩子的择偶、工作、生活方方面面都恨不得全包了。

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少年宫;

7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奥数班;

1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重点中学;

18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

23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公务员;

32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非诚勿扰》。

这是中国式家长。

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每一步都走得平稳顺利,无可厚非,但是这种全部包干的生活,会让孩子少了很多自主选择的可能性,而人生最幸福的事情,不就是在于自我选择,然后坚持吗?

三、用心陪伴孩子成长,不求感恩

养育孩子是一个幸福又辛苦的过程,总体来说幸福大于辛苦,做父母也不用那么悲情。有段时间流行那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来说,我并不喜欢。

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

生儿养女并不需要一辈子,柴米油盐也不是生活的全部。这歌词写得好像为人儿女总是欠着父母一辈子,好像时间都给了孩子,然后孩子就要回报他们一辈子一样。他们这一生最大的成就好像就是生了孩子。

很多做父母的会自我感动吧,特别是到了一定年纪之后,觉得自己养大一个孩子有多了不起。实际上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如果是这种循环当中,我觉得挺没意思的。

但很多老人觉得这是他们人生的写照,认同自己生儿育女就是最大的功劳,孩子是属于自己的私有财产,一定要他们继续繁衍后代,这样才是符合他心目中理想孩子的样子,所以那么多逼婚,逼生,那么多重男轻女。至于孩子是否健康成长,并不是他们关心的。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我还是喜欢胡适的观点:我自己承认对儿子无恩,至于儿子将来对我作何感想,那是他自己的事,我不管了。

我觉得养育孩子的过程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幸福,这种幸福可以超越任何对孩子的付出。我可以从孩子身上感受到一个生命真实的成长,从孩子身上,你知道自己从何而来,也会知道到哪去。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他应该去做自己的事情。不用回报我,也不用感恩于我。但我相信,自己用心陪伴长大的孩子,时间会给我们彼此之间最好的答案。

与《时间去哪儿了》那首歌相比,我更欣赏诗人海桑的这首诗歌。

一个朋友说

海桑

一个朋友说“先挣钱吧

等生存问题解决了

再去读书,去写诗,去享受生活。”

然而不,怎么能呢

我一无所有的时候就开始了恋爱

我喝酒,我打架

我为了一个女人跑了两千里

为了一首诗,我几小时蹲在大门外

今天是今天的,让明天自己来找我

妻子说:“先围着孩子转吧

等孩子长大了

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然而不,怎么能呢

孩子会自己长大的

如果我等他长大了,我就老了,我就死了

我就什么也做不了了

对不起,孩子并不比我更重要

正如我不比我父亲更重要

我们各人都是自己的

我们相互区别,相互爱着。

相关阅读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