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

↓↓

这三位今年被剑桥录取的男生身上,有这些共同点

2017-10-03 09:52
Array ( [0] => 21 [1] => 99 )

被“超级精英大学”录取的学生有什么样的特质?外滩君采访了三位今年被剑桥大学录取的学生,找到了这些共同点:他们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周遭事物保持高度热情,并具有良好的自控力和时间管理能力。而这些品质,也恰恰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所需具备的能力。

在今年的录取季中,上海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的三名学生同时被英国“G5超级精英大学”之一的剑桥大学录取。此外他们还收获了香港大学全奖的录取通知书。

被世界级顶尖牛校看中的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见到这三个男孩后,外滩君发现他们的性格其实各不相同。

学神系列的采访,最头痛的就是他们天马行空的“调侃式答案”。其中叶弈杭就是这样的存在,采访过程中他是最容易被注意到的。可能由于参加辩论社的原因,他不怯场,也很自来熟,对任何一个问题,他都会说上那么一两句。平时很喜欢交朋友的他,称自己可以接受各式各样的人。

▲叶弈杭

雅思7.5 托福112 SAT1480

相比之下,柯声贤显得“文静”了许多,他话不多,总是最后一个回答外滩君的提问。虽然选择了一个理科专业,但他似乎还有点“文艺”气息,闲暇时间里,他喜欢看艺术展,也能在学校的“圣经社”中找到几分乐趣。问及自己最得意的一次活动时,他说是在宁夏的一次支教,尽管艰苦的条件到现在都记忆犹新,但孩子们对于学习的热情也令他为之动容。

▲柯声贤

雅思7.5

他们三个中,最沉稳的就属戴同维了,外滩君向他抛出一个问题时,他回答的角度都颇为老成,也不主动参与另外两人的互相调侃。在这次大学申请中,他还同时申请了美国的学校,收到了范德堡大学的offer。由于喜欢亲手制造东西,他选择了工程专业。平日里,他喜欢的课外活动也大多与之相关,参加视频制作社等等,就连打游戏也更偏好建造类的。

▲戴同维

托福111 SAT1530 ACT32

外滩君问他们,为什么可以被剑桥大学录取时,他们给了我一个统一的答案,“运气好”。不过他们对于运气这件事的解读却颇有意思,“申请过程其实就像是一个抽奖箱,如果你的标化成绩达标了,那么你才可以成为抽奖箱中的奖券,能不能被抽中完全靠运气。”叶弈杭说。

当然,能被剑桥录取的学生,远不止靠运气这么简单。和他们三人聊下来,外滩君发现了这样三点共性。

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英国大学的申请有点和国内的高考类似,需要学生提供一次CIE的成绩,这里的CIE成绩也就是所选学科的考试成绩,因此,能申请到剑桥大学,他们三人首先要达到的一个标准就是保证全科A的成绩,也就是每门课都要达到90分以上(满分100)。

在这样的要求下,外滩君问他们是如何平衡自己课内外的时间,安排好自己的学习?

答案就是,学习方法,并且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叶弈杭告诉外滩君,他的学习方法是积累,“每天下课后,我会在脑海中过一遍这节课学到的内容,如果不会就会赶紧去找老师解决。到了晚上睡前会再问自己一遍,今天学的东西会了么?如果会了就比较安心。如果想不起来会去看一遍笔记,做到心中有数。”

戴同维属于总结型,他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整理很重要,每次遇到不会的内容,他会把这些不会的知识点都放在一起,做好笔记。“我对我自己的笔记要求比较高,一开始我想把我的笔记按照逻辑图的形式,以最简洁的方法整理出来。这样考试的时候,复习起来就特别快。同时我还会不断更新笔记的版本1.0 、2.0、3.0的版本。”

▲戴同维的笔记

柯声贤的学习方法是通过刷题,来强化自己对于问题的了解,周一到周五会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不断刷题,到了周末时,总结自己的错题,再反复巩固,外滩君问他,会觉得刷题这种学习方法很机械吗?他回答说,“没有什么对或者错的学习方法,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可以,最重要的还是通过练习将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良好的自控力

如果要说他们三人身上最大的共同点,那么应该都是“放养型”的孩子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的父母,都是“大撒手式”教育,加之学校本身也不会过于对学生施加压力,这样反而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自控力。

叶弈杭告诉外滩君,“我爸妈其实对我现在学习的内容和申请也不是特别懂,所以他们也不会过多的干涉我的学习,如果遇到重大决策,比如选学校了,我会告诉他们我的想法,但父母还是会比较尊重我自己的建议。”

由于同时申请了多所国家,申请阶段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时间不够用。要参加标化考试,还要完成学校的课程,同时还要准备每个学校要求的不同文书材料,这就需要他们安排规划好自己的时间。

戴同维说,“当时选择就读国际课程体系的学校,还抱着一种体制内高考很累的心态不想去读,却没想到国际课程其实更累,国内高中可能按照老师说的做就可以了,而我们需要自己去做一些可能是人生转折点的决定。”

家长们可能都会苦恼于男孩子打游戏这件事,他们三人也都坦言,自己闲暇时间喜欢去打打游戏,但由于父母不会过于干涉,令行禁止,因此反而给了他们一定的空间学会自我管理,分清学和玩的界限。

保持对周遭事物的好奇心

回忆高中三年最大的改变,他们告诉外滩君,就是学会了做决定,并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开始对未来有一定的规划。

前往剑桥读书,戴同维选择的是工程专业,叶弈杭和柯声贤选择的则是自然科学。由于英国学校在面试时会更偏重于学术方面的考量,这就要求他们在高中就打下一定的基础。

由于喜欢做实验,叶弈杭在平时生活中会格外留心身边的一些流言,然后自己动手去求证,在高中时期,他在网上看到了一种食盐中包含有有害物质,会危害身体健康,于是他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实验求证,最终得出结论,这是假新闻,其中危害微乎其微。包括我们最常说的味精,如果在菜烧好了之后再使用,有害物质并不会分解。

戴同维在高中时期,也有做过类似的实验,一个小组三个人经过三个星期,去研究课题并检测中国和美国塑料里面的BPA的含量。虽然最终没有得到一个完整的报告,但戴同维说,“从一直在学校做实验,到最后去设计一个实验,让我有了很不一样的体验,完善了我的逻辑性,并培养了科学思维。”

兴趣和好奇心往往是做好一件事的最终内驱力,柯声贤说,“去英国学习自然科学,正是因为它不会要求我们一进去就选择,到底读哪一门科目,而是物理也可以学,化学也可以学,生物也可以接触一点,这样可以让自己不拘泥于一门课,而是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随着教育趋于留学化、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家长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国外念书,现在也有更多的孩子自发的想要接受国外大学的教育。但国外名校招生席位恒定不变,“录取率持续走低”就变成了不争的事实。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们最焦虑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孩子脱颖而出?”

从他们三人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所具备的共同品质,恰恰是做好所有事情都需要具备的,他们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但同时又不失探究问题的好奇心。当然,教育绝不是让每一个孩子照着同一个模板去复刻,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孩子的真正兴趣所在,并能持续地保有热情。

相关阅读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