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打造地方名片,服务文旅融合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青岛》新书发布

2023-09-06 20:40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Array ( [0] => 110 [1] => 109 )

青报教育在线讯 9月6日上午,《中国语言文化典藏·青岛》发布会在青岛市即墨古城举行。作为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语言文化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先后列入“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青岛》按照语保工程科学、统一规划,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青岛语言文化现象进行深度调查记录和保存保护。该书通过融媒体技术打造音、像、图、文、影“五位一体”的全新阅读体验,多角度呈现了青岛方言文化魅力。本次发布会旨在推动语保工程标志性成果助力地方语言文化名片打造,服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传承典藏语言发展传统文化

“进了即墨地儿,踩了两脚泥儿,吃着地瓜干儿,听着柳腔戏儿。”

本次发布会选在了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即墨,是继山西洪洞县、广西宾阳县之后,语保工程在方言文化调查点实地举办的第三场新书发布会。发布会由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山东省语委办主办,青岛市教育局、鲁东大学承办。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山东省语委办、青岛市教育局、鲁东大学有关负责同志,以及新书作者、部分省份的语委办同志、山东省语保工程专家代表、语保工程青岛方言文化调查发音人等60余人出席发布会。

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韩东说,方言是乡愁的表现,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讲方言,保护方言,也是在保留对故乡的记忆,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宏观角度看,由方言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如各地的戏曲、民俗等许多文化活动都依附于方言衍生发展,方言昭示了文化的传承,是文化的链接,保护语言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文化。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曹志耘在采访中表示,很多古文集里面所说的语言其实包含的可能恰巧就是地方性的语言,而这种地方性的语言传承的一些文化可能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失去了,可能就会失去一片非常好的历史,如果失去历史,就不能自信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保护方言,就是保护好我们自己的民族灵魂。

据了解,《中国语言文化典藏·青岛》共分房屋建筑、日常用品、服饰、饮食、农工百艺、日常活动、婚育丧葬、节日、说唱表演等九个大类,共收录青岛方言文化条目609条、图635幅、音视频93条。

用质朴方言,感受胶东韵味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青岛》的作者戴宗杰教授与大家分享到:“作为一名青岛人,我生于斯长于斯,后来又到了临近的烟台鲁东大学任教,我有这样一个想法,要让我的孩子学好普通话的同时,也能够用青岛话和烟台话同家里人交流,这也是目前我正在努力的‘课题’之一。”风趣的发言让现场忍俊不禁,戴宗杰说,作为青岛人,我们从小就知道“一二一,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到了学校考第一”的童谣,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传统的文化现象逐渐退出了我们地生活,而《青岛卷》的编写,将帮助大家找回熟悉的感觉,留住精彩的瞬间。

与会领导和专家代表共同为《中国语言文化典藏·青岛》新书揭幕,并为杨孝书等4位积极参与语保工程青岛方言文化调查的发音人颁发证书。最后,由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的师生们带来了即墨柳腔《花灯戏》选段的表演,生动地表现了元宵佳节人们在街上观花灯地情景,将发布会生动地做了点缀。

青报教育在线 苏现彬

相关阅读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