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

↓↓

韩淑玲散文 | 同学情

2018-03-20 20:57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珠算讲义同学现

2017年11月7日的晚上,我打开《草根文苑》平台,在一篇篇的浏览文友们的原创新作品。当看到标题《一份手抄珠算讲义》的文章时,感觉好吸引眼球啊!特别是“手写”二字,显得更加珍贵。

这是一篇正如作者刘向东老师所讲的那样:“她是在整理汤原农场财会档案,1976-----1978年的档案材料。可是随岁月的流失已过去了四十年,到哪里去找?“天无绝人之路”,从哈市寄来了一份当年的财会讲义手稿。就是这份讲义,培训了当年全场的财会人员。

是谁会这么细心保留了四十年前的讲义呢?带着疑惑往下看:一个熟悉的名字突然跃入眼帘,是哈市知青“袁毅”老师发给她的,并配上了袁毅的照片,看到这张照片后我感到非常亲切,脑子像闪电一样在我面前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四十年前我们在鹤岗大专班的一个同学,他大约近三十岁,戴着眼镜文文静静地坐在班级最前面。他和班里的小黄同学,连下课的时间都很少出去,我经常看到他们俩在研究问题。

难道真是他吗?我立马打电话和清江同学联系。通过电话我核实了情况,并得到了袁毅同学的联系电话。更巧合的是袁毅老师曾经是清江同学高中时的物理老师,后来二人又是同事,恢复高考后,二人又一起于七八年考上了不同的学校。真是无巧不成书,天下居然有这么巧的事。我们同学群中常常聊起,至今还没有和我们班的党支部书记袁毅联系上,期盼早日能找到他。

我高兴地马上在群里和同学讲:“我找到了老同学袁毅,请哈市的老班长联系他”就在当晚老班长就和他联系上了。第二天部分同学就和袁毅聚会在美丽的哈市,当时的感人场景真像电影一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全国四面八方的同学都在为找到袁毅同学而祝贺。随后我们又联系上了两位女同学金英、小盖,还有老杜大哥。那几天微信群里喜气洋洋,大家一起共同回忆那段美好的记忆。

袁毅同学  

 校园生活历历在目

40前我们全班46人走到了一起,那时的我们班是一个特殊的班级。同学之间年龄差距很大,最大的已30多岁、最小的才17岁,那年我20岁。

还有几位大姐,李姐带着3岁的女儿小欣欣一起上学。学校还是很照顾他们,把孩子送进了学校的托儿所。上晚自习她就自己在那里玩,小欣欣晚上就和妈妈一起住,孩子不知道为什么那么的乖,就没有一次的哭过、闹过、影响我们的自习、影响我们的休息。贾姐、苏姐的孩子都和小欣欣差不多大,午饭时间,是我们最放松的时候。两位大姐逗着小欣欣开心的笑,有时也看到贾姐偷偷的落泪。贾姐说起儿子龙龙那是心花怒放。苏家性格开朗,但是有一次他的弟弟去看他,在送弟弟走的时候,我和她一起去公交车站,弟弟上车了苏姐流出了眼泪,没有成为人母的我不理解。心想就这么近,(她是哈市)至于吗?如今我知道那是揪心的思念。我们的大姐克服了思念孩子的痛,她们把这种思念化做力量,勤奋地学习,她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哪个同学病了她们会用煤油炉给我们做一碗鸡蛋面,在那个年代,天天是大馇子白菜汤,吃上一碗鸡蛋面,那简直就是奢侈品,吃在嘴里暖在心里啊!谁有困难三个大姐都会主动的帮助我们。

记得在明媚春天的一个周末,我和小相去市里买东西,当买完东西一掏钱发现兜里的10元钱不翼而飞,那可是我一个月的生活费啊!我非常沮丧地回到学校,三个大姐都安慰我,并带领大家做了美味佳肴给我消火。我心疼吃不下饭,姐妹们都给我夹菜并安慰我。在今天10元钱只能买两支雪糕,可那时对于一个工人来说可是工资的1/3。

我和小相、小盖、金英常姐年龄相修仿。我们几个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我和常姐搭伙吃饭,这样是为了节省时间,可以换着去排队。但是常姐总是说:“你再学习一会吧,我头痛我要去透透风,”打回来的菜也是好吃的必须让我多吃。放假回来她给我们宿舍的女同学每人做一个精美的鞋垫,那一针一线都凝聚着同学的情谊。我在大家的影响下,在同学小妹妹病了的时候,也主动去帮助她洗洗衣服。虽然我们不是亲姐妹但胜似亲姐妹。(后来金英、小盖转到牡丹江去上学)常玉珍一直没有联系上,真希望在平台里能找到她,我非常想念她。如果有谁知道要转告她,我们全班同学都盼望她早日回家。

小相是党员,真不愧是党员,虽然和我是同龄人,全班的事情没有她不操心的,那可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而且谁家有困难,什么困难她都了如指掌。如今毕业这么多年,她还像当年一样,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要找她去商量,犹如一位老大姐。我在他的影响下积极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不久1985年我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们班几位小妹邵曙红、赵丽华、李华她们是应届毕业生、她们几个可是才华出众美貌惊人。下课打排球、星期天去看电影、晚会银铃歌声吸引全班同学,真是才女。他们上课认真学习,下课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而我们几个中年人是天天趴在教室里,几乎是很少出去。可是考试总是考不过人家,小红她们几个总是名列前茅。全班同学犹如干旱已久的小苗,可算盼到了雨露。我们都如饥似渴地拼命地学习有不会的都是请教老高三的大哥大姐。记得教我们物理化学老师(是刚刚大学毕业 ),常常是讲讲题推导公式推导不下去了,但是同学们没有一个说话的,而是安安静静地在那里跟着老师的演算。下课后我们班的高三老大哥和老师一起研究,到最后老师干脆不讲了,让同学上黑板讲。下课大家都在认真的讨论问题,至今我才知道袁毅是物理老师。可是那时的他是那么的谦虚好学,我是常常请教他的。我知道我的水平就是初中水平,必须的刻苦学习,我们经常是天天早上4:30起床,晚上10:00才会回到宿舍学校不熄灯是不休息的。最累的是我们这些所谓中年人,上边是老高三下边是应届高中毕业生。老高三的基础好,应届毕业生岁数小,老高三的他们可真是师德高尚,从来都没有架子,给我们认真地辅导,我们的班级成了学生教学生,真正的互动、自主学习。这些大哥大姐们都是我们的老师,他们在中学到大学如今到网上大学,都是老三届的老师给了我们人生的启迪。

虽然过去四十年了。但是同学的情那感人的场面至今都是历历在目,犹如一坛老酒越放越醇香。

同学情情深似海

同学情至纯至真,像玉壶冰心,似银色月光,让人心透明,让人生温馨;像一杯白开水那样平淡无奇,它没有茶叶那样丰富的内涵,也没有咖啡那样浓烈的芳香,但它却透着清新、质朴、坦荡与真实,一遍遍地温热着我的心......也没有名利的杂质,没有物欲的浊流,只有共同走过的一段黄金岁月令人永远难忘。

回首同学生涯,我们不仅收获了学业,更收获了友谊!回顾那青春燃烧的岁月,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亲切!同桌的笑声记忆犹新,老师的教诲至今难忘!回首风风雨雨,有太多的感言,有太多的追忆……

作者简介:

韩淑玲,出生于1958年,在北大荒黑土地长大,文化程度:大学,一直在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至今。现任青岛市崂山区责任督学,青岛市老年教育学会会员。 

相关阅读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