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山海同心再相聚,西和县高中教师在青岛十六中重构备考命题思维

2025-09-18 08:24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青报教育在线讯  山海无界,千里同心。9月17日,西和县2025年东西部协作教育人才培训进入第四天。高中教师继续深入岛城名校,开展沉浸式学习。当天在青岛十六中,他们通过听课评课、教研交流、专题讲座等环节,不断汲取教学新理念、拓展教育新思路。令人惊喜的是,他们还在校园中重逢了一位“老熟人”——刚刚完成在西和县教育帮扶工作的王世柱校长。

2022年,时任青岛十七中副校长的王世柱赴西和一中开展教育帮扶。在担任校长的三年期间,他带领学校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考成绩逐年提升,并与当地教师结下深厚情谊。今年,王世柱圆满完成帮扶任务,返回青岛出任十六中副校长(主持工作)。

“王校长好!”“王校长我们来啦!”老师们到达学校刚下车便兴奋地挥手问候,脸上洋溢着笑容。王世柱与大家握手、拥抱,激动地说道:“见到亲人了!”青岛十六中书记张瑞玲、副校长赵霞也一同热情接待,亲自带领西和县的老师们参观校园,详细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与教学情况。

得知王世柱调任新学校,老师们关切地询问王世柱在新岗位的生活:“王校长,现在离家近吗?”“上班通勤要多久?”王世柱特别关心老师们在青岛的学习生活:“青岛的饮食还习惯吗?”“接下来几天都是怎么安排的?”亲切的家常话,让现场氛围温暖如故。

随后,西和县的老师们走进青岛十六中九大学科的课堂听课。课堂展现出了青岛十六中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巧妙的教学设计以及活跃的互动氛围。西和职专教师张怡婷对“《乡土中国》导读”这节语文课高度评价道,学生充分参与互动,思维活跃,教师巧妙引导,激发学习主动性。她充分认识到了课堂互动对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性。“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用生活案例串联知识点,让抽象内容变得可感可知。”

西和一中教师文友成对化学课印象深刻。他谈到,青岛十六中教师紧扣学科核心素养,细致指导学生书写方程式、描述实验现象、论证结果,展现出集体备课的成效与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他表示将把“生活化课堂”理念带回甘肃,引导学生从“学知识”转向“用知识”,为化学教学注入新活力。

听课结束后,两校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展开深入研讨。授课教师分享设计思路与教学反思,西和县的老师们积极提问、交流困惑。双方在思维碰撞中拓宽了教学视野。西和县的老师们纷纷表示,青岛十六中教师的实用经验与解答帮助他们跳出了原有教学框架,打开了新的教学思路。

在专题讲座环节,副校长赵霞以“备考体系构建与核心管理举措”为主题,分享学校在优化动力机制、科学规划指导及推进“三个一”工程等方面的备考经验,以及精准定位、精细计划、高考研究、尖兵培养等16项核心管理举措。

“一轮复习要按教材章节抓知识点突破,总结规律方法;二轮以专题构建知识网络,提升综合能力与解题速度。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从知识的记忆向理解、运用转变。”西和四中教师赵高勇分享收获时这样说。

当天培训还邀请高中教育专家做“命题方向与备考策略主题”讲座。专家从高考评价、情境化命题及备考策略三个方面深入剖析,着重介绍了情境化试题的本质、命制试题的流程的认识和命题素养的提升路径。专家提出四项建议:开展命题培训与工作坊研讨、举办命题大赛提升实战能力、参与全市统考命题与跟岗观摩、委托第三方评估试题质量。

西和三中教师张维军表示,要改变原有的应考观念,走出“多刷题、算得快”的误区,引导高中复习淡化解题技巧、规避答题套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未来的高考要区分出真正具备学科素养、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而不是靠热练度只会做套路题目的学生。

今天的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融合实战经验,为西和县的教师们带来深刻启发。西和二中教师吕紫燕认识到,高考命题已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素养立意全面转型。命题更加注重价值引领、素养导向,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这启示我们备考必须超越传统的题海战术,转向对学科本质和思维品质的深度把握。教学中应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强化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培养,实现从“应试备考”到“素养备考”的战略转变,让教育真正回归育人本质。

张怡婷认为,教育不应局限于课本,而是要引导学生跳出教室——看到路边的斜坡想到力学原理,聊到地方民俗联系历史变迁,把生活变成“活教材”,才能真正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科思维。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