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根系昌乐 新枝向阳——校际交流构建高质量育人生态圈

2025-07-04 22:47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青报教育在线讯 7 月3日,山东省昌乐二中90名优秀学子走进青岛昌乐二中高级中学,以沉浸式研学交流开启两校教育资源共生共荣的全新实践,这既是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深度探索,更是区域教育协同创新的生动注脚。

同源共振:从物理空间融合到教育基因传承

在综合楼前的欢迎仪式上,青岛昌乐二中高级中学校长秦宪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向来访学子递出包含浓浓的情谊的纪念品。这份礼物不仅是校际交流的信物,更象征着“271 教育理念”在黄海之滨的延续与升华。随后,在副校长李兆健的带领下,研学团队穿行于校园的每一个功能场域——从智慧化的互动教室到浸润着人文关怀的宿舍空间,从承载青春活力的运动操场到兼具地域特色与集团标准的餐厅后厨,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文化立校、课程强校”的办学初心。

“当看到走廊里陈列的校本课程成果时,我突然理解了‘分校’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教育理念在新土壤中的创造性生长。”来自山东省昌乐二中的学生代表王同学在参观笔记中写道。这种沉浸式体验打破了传统校际交流的表面化模式,让教育基因在实地感知中实现深度共鸣。

理念共生:从模式输出到创新发展的双向赋能

在学术报告厅的专题分享环节,李兆健副校长以“传承与超越”为主线,系统介绍了青岛昌乐二中对本部教育体系的迭代升级。不同于传统分校的“移植式”发展,该校在坚守“271 课堂模式”“全人课程体系”等核心教育框架的基础上,融入青岛海洋经济特色,开发出“蓝色创新实验室”“海洋文化研学课程”等特色项目,形成“根在昌乐、叶茂青岛”的教育生态。

这种“和而不同”的发展路径,正是当前教育集团化发展亟需突破的关键命题。两校通过常态化的教师轮岗、联合教研、资源共享机制,构建起“本部研发— 分校实践 — 双向反哺”的闭环体系。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两校已联合开展跨校教研活动20余场,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10余门,这种深度协同不仅避免了“千校一面”的同质化困境,更形成了优势互补的教育创新矩阵。

格局致远:从校际交流到区域教育生态的重构

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此次研学交流的意义早已超越两校范畴。作为山东省基础教育领域集团化办学的标杆案例,昌乐二中教育共同体的实践正在重塑区域教育发展的逻辑—— 从单一学校的“孤岛式”发展,转向多元主体协同的“生态式”演进。

“两校的协同不是简单的人员流动或资源叠加,而是通过教育理念的一致性、办学模式的兼容性、创新实践的差异性,构建起动态平衡的发展共同体。”教育专家指出,这种模式为解决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优质资源辐射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正如秦宪亭校长在致辞中所言:“当昌乐的教育理念与青岛的开放气质相遇,我们期待看到的不仅是两所学校的进步,更是整个区域教育品质的跃迁。”

青报教育在线 王亚楠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