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为深入落实 “双减” 政策与 “五项管理” 要求,青岛德县路小学教育集团以中山路历史文化为底色,融合 “未来城市” 项目化学习,打造 “德宝・京娃阅城记” 一二年级无纸化学科素养测评活动。这场将青岛城市记忆与海洋元素融入乐考的创新实践,通过沉浸式闯关情境,让孩子们在趣味探索中完成学科能力测评,既感受家乡文化魅力,又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生长。
文化为基:当校园邂逅百年老街记忆
青岛德县路小学将中山路百年老街文化复刻进校园,以“智探老街里,趣闯未来城”为主题构建沉浸式测评场景。教学楼走廊变身“虚拟老字号街区”:语文教室悬挂着春和楼仿真菜单,数学角陈列着盛锡福帽店的平面图形展板,美术区则以天真照相馆的海洋生物照片墙为创作灵感。一二年级学生化身 “老街文化推介官”,用童声讲述“春和楼”“盛锡福”等老字号的历史故事,让百年商埠的文化基因通过学科闯关自然融入学习体验,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文化驿站。
学科探索:当学科知识遇上童趣魔法
各学科紧扣 “未来城市” 主题与青岛本土特色,将知识测评转化为充满童真的探索之旅。
语文闯关中,孩子们在“未来餐厅”场景里认读职业词汇,用“蹦跳着转圈”“甩着胳膊小跑”等肢体语言演绎“兴奋极了”的心情,还围着菜单讨论“葱烧海参”的“葱”字构字规律,在诗词转盘前清脆背诵“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将文字魅力化作可感知的生活场景。
数学关卡里,孩子们用七巧板拼出“会飞的里院”,边用计算288元葱烧海参与188元松鼠桂鱼的组合价格边欢呼,又在“海洋小侦探”任务中用“正”字法统计生物照片,惊喜发现对称图形的奥秘,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可触摸的生活智慧。
英语测评时,戴着纸箱“robot waiter”头饰的学生用机械臂递上“菜单”,奶声奶气说着“Can I help you?”,还把《London Bridge》改编成“Qingdao Bridge is falling down”,将句型练习融入角色扮演。
音乐 T 台秀上,身着废旧塑料袋制作的“未来环保服”的小模特们,随着音乐的电子音效摆动,衣服上剪贴的校园钟楼剪影在灯光下闪闪发亮,让艺术表达与环保理念碰撞出创意火花。
体验为桥:从关卡挑战到成长拼图
手持闯关印章兑换的体验券,孩子们涌入校园体验区开启创意派对:漂漆扇制作台前,彩漆在扇面晕染出蓝白海浪纹,专注的神情如同小小艺术家;水精灵制作区里,无色海藻酸钠溶液遇见氯化钙凝成彩色“水精灵”,惊叹声与 “像果冻一样!”的欢呼此起彼伏;国风书签角,彩纸被剪成浪花、贝壳形状,彩色丝线穿起的不仅是书签,还有“我喜欢青岛”的稚嫩告白;老游戏体验区则成了欢乐的海洋,孩子们用体验券换取沙包、铁环等道具,玩起跳房子、投壶等传统游戏,笑声随着沙包的起落此起彼伏。这些用体验券换来的手工作品和游戏体验,最终都化作孩子们成长记忆里闪亮的碎片,串联起闯关活动中最纯真的快乐时光。
终极拼图环节,各小队用闯关线索兑换拼图碎片,拼出“未来城市”图景,孩子们举着作品欢呼:“这就是我心里的青岛!”
理念为魂:从政策落地到全面发展
这场融合六大学科的闯关活动,是“双减”政策下评价改革的生动实践——用情境任务替代传统试卷,让“识字写字”在方言童谣中自然生长,“数学运算”在老街美食计价中活学活用,“英语表达”在角色扮演中脱口而出。正如宫校长所言:“教育的真谛,在于让孩子在触摸历史中想象未来,在趣味探索中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共生共长。”德县路小学教育集团以一场“行走的测评” 证明:真正的素质教育,正藏在孩子们举着集章册奔跑的笑容里,藏在他们亲手拼贴的未来城市图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