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
如果你想了解青岛京华学校,无需多问,走进学校多媒体教室和一个个教师办公室,墙上悬挂着的一排排鲜红的锦旗就是答案。“用心呵护 尽心尽责”“悉心陪伴胜亲人 难忘三年恩师情”“仁爱暖心育英才 德礼为先建名校”.....一面面锦旗,无不显现着学生与家长对于学校的满满认可与感激。
五年来,从一所仅有6人达到普高线的新建校到超七成学子本科达线,大批学子迈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名校的知名民办高中,更在岛城家长圈中形成“一面锦旗=一个圆梦故事”的独特口碑,京华连续三年超99%的家长满意度从何而来?“锦旗口碑”背后藏着怎样的育人法宝?这还要从京华的“金字塔教师团队”说起。
名师领衔:银龄传薪火
“学数学就像玩游戏,定理定义、公式概念就是游戏规则,把规则弄明白了,你就可以升级!”62岁的高一年级数学名师黄岩正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们讲题,他精气神十足,手臂挥舞如指挥家,讲到兴起处还会唱起歌来。“在黄老师的课堂上,找不到一个打瞌睡的同学。”这是同学们对于黄岩的评价。这位从教43年的数学名师,曾在即墨实验高中、青岛37中等多所学校任教,退休后却选择扎根京华:“这里的孩子像未经雕琢的璞玉,可塑性很强,需要找到他们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质。”
在他的课堂上,数学课不再只是枯燥和冷冰冰的数字,而是真正的来自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定理是通关秘籍,解立体几何就像玩“密室逃脱”,学好了数学还能解语文、政治、历史题,“一日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说的是什么问题?是极限。还有的同学答政治题、历史题为什么不得分?你要先理解题目让你回答的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面对学生们头疼的综合题,他将其拆解为“苹果、橘子、梨”等基础模块,带领学生逐个突破,再重新组合。“备课,备的不是死板的教材,而是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个博学的复合型人才,将知识点纵横相连,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会应用。”
去年,因谦让美德走红全网的“让座爷爷”丁瑞宾是京华高一年级化学名师。和黄岩一样,他也主张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情况,进行备课、教学。通过“魔棒点灯”实验,感受化学中的焰色反应现象;通过了解有趣的化学发现故事,激发对化学知识的好奇心。“在课上,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会提问一些有思维深度的、开放性的问题,基础稍弱的学生则提问一些与生活联系较密切的问题,侧重于让学生参与,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有存在感。成绩薄弱的学生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压力,而是重新建立一种‘我能行’的信念。”
在京华,这样的“教育匠人”比比皆是,王坚毅、黄岩、丁瑞宾、王晓琳等名师通过“青蓝工程”,与中青年教师结成育人同盟。作为金字塔顶端的“硬核领航者”,他们在“传帮带”中将经验倾囊相授,而青年教师则以新技术突破创新,“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传统与科技交融,经验与创新相辅相成,教育便在这代际接力中生生不息。
中坚赋能:分层育英才
在京华教师队伍中,有这样一群“精准育人工程师”,他们既是深耕讲台十余载的学科骨干,又是教学改革的先锋旗手。他们不仅肩负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更在追求个人成长与卓越的道路上不懈努力。
“数学在A层,英语在C层,物理可能在D层,不是按照总成绩分层,而是按照单科分层,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学校教导处主任王贵斌介绍京华“九科动态分层制教学”的“内核”。作为物理教师出身的教学管理者,他将一线教学经验融入教学管理,带领教师团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每个人的弱科是不一样的,如果按照总成绩划分,那可能在同一个班,他数学能听懂,但英语就跟不上,按单科划分就非常精准地让学生每一科都能在与自己能力水平相匹配的班级里面。”据王贵斌介绍,分层还会根据学生每次考试的成绩进行流动,当学生在某一学科上取得进步时,便可以申请进入上一层级学习,通过动态分层对学生进行激励制教学。
正如校长于建国所说,“教育不是流水线的标准化生产,而是精心定制的成长旅程。”在京华,分层教学从来不是停留在“理念”,而是有温度,有目标。针对在本科线附近挣扎的学生,生物教研组组长王凯介绍,教研组通过“四个一”策略,针对性地进行“培优补弱”:“每节课提问一次,每天布置一道针对性巩固题,每周保证一次面批面改,每个月和学生谈心谈话一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一个更深度的沟通,也能形成学生的专属档案,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作为金字塔教师团队的“塔身”力量,骨干教师们既承接着顶端名师的育人智慧,又是托举着青年教师的创新动能。以科学之精度,人文之温度,托举起京华学子“低进高出”的成长抛物线。
青春聚力:创新启新程
在京华的教师团队中,还有一群青春力量。他们中超过50%毕业于海内外知名高校,30%以上持有硕士学位。不少00后教师,虽然教龄不长,但从学生时代起就拥有多次实习教师经历,具备扎实的学科素养。他们在“青蓝工程”中与名师结盟,将前沿理念转化为育人实践。
“于校教会我,教育不只在于‘术’的精进,更要教会学生什么是‘道’。”这是00后英语教师吴欣睿的感悟。在“青蓝工程”中,她与校长于建国结成了“师徒”。回忆起在于校指导下,一遍遍打磨公开课的课程,她记忆犹新,“以前我可能更关注如何让学生快速提分,但是于校教会我如何开发学生不同的兴趣点,让他们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吴欣睿在班级里采取“结对子”的方法,通过给班里的学生结成学习对子,让成绩比较好、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师傅,基础稍弱的学生当徒弟,促进他们互相帮扶,互相学习。“这样师傅会更有责任感,徒弟也会更积极求进,觉得不能拖小组后腿,他们之间就慢慢的形成了一种连接,觉得学习我也不光是为自己学的。用各种方式去加强他们在学习上的这种连接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在政治教师吕心仪的课堂上,抽象的理论则化作沉浸式剧场。学生或化身“一带一路”谈判代表,或模拟持不同价值观的“议员”,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成为案例中的某个人物,进行场景化教学。双一流高校硕士王琳琳,则将学术基因注入历史课堂,将本硕学习中研究的青岛地方史融入课堂教学,“我比较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加入青岛地方的一些历史回顾,比如青岛地方志、家族老照片、特殊建筑等,这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将历史的学术思维教授给学生,同时也能让学生增加对青岛的认识,对家乡有更加深刻的情感。”
从“中考边缘生”到“本科黑马”,京华学子用五年的时光完成了华丽的蜕变。这背后,是京华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如今,京华的名师矩阵已形成独特生态:老教师的经验如根系深扎土壤,中年教师的创新如枝干开枝散叶,青年教师的活力如新芽向阳生长。这一支由“银龄名师”“中坚智囊”“青春力量”构成的金字塔教师团队,让“锦旗口碑”有了更深刻的内涵与更生动的注脚。他们用教育智慧与育人情怀,在民办教育领域书写着“低进高出”的传奇篇章,让京华没有“不可能”,只有“不,可能!”
青报教育在线 孙啸
招生信息:
青岛京华学校2025年面向城阳区招收1个自招班、1个特色班、4个普通班;面向四区和高新区招收1个自招班、3个普通班。
志愿代码:
四区普通班700
四区自招班701
城阳区普通班6900
城阳区自招班6901
城阳区特色班6902
学费34000元/年
住宿费6000元/年
学校设立多种奖学金制度,对品学兼优的学子给予学费减免,可提前联系招生老师进行咨询。
地址:青岛市春城路616号青岛京华学校(临近地铁一号线沟岔站)
电话:0532-87781166
城阳区:15020072959
市内四区及高新区:15966923699
学校将每周的周天设为校园开放日,诚邀各位家长和学子亲临京华校园,零距离感受京华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