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在青岛教育界,五十八中始终是“卓越”的代名词。这所常年稳居全省高考前列的“学霸摇篮”,近年来屡屡通过在校生德育成果、艺术素养刷新人们对它的认知,展现出学校在德智体美劳全面的育人成果。就在最近,五十八中又再添新荣誉,在全市学生体质健康抽检中,青岛五十八中以合格率100%、优秀率16%的优异成绩获得了全市第一名。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社会对“名校”的认知,更揭示了五十八中如何通过体质健康这一支点,撬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大棋局。
学生体质“三重奏”,打造校园运动新风尚
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为出发点,近年来,青岛五十八中通过系统性、全方位的体育教学体系,将强身健体的目标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首先,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落实“每天一小时锻炼”要求,每日上午下午各安排30分钟大课间时间,由老师带领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其中既包括羽毛球、乒乓球等常见球类运动,也包括慢跑、加速跑、专项项目训练等,与每周的体育课相辅相成,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青报教育在线记者在实地探校中注意到,学生们参与大课间活动热情高涨,下午大课间刚刚开始,不少同学就携带着乒乓球拍前往教室附近的乒乓球台前进行练习。此外,每年军训期间的“海边木栈道拉练”也早已成为新生入学“必修课”。
据了解,这项“传统”已经在青岛五十八中持续了13年。新学年在开学前,学校会组织高一新生沿固定线路完成徒步三公里以上,磨砺学生意志的同时,增强体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
另一方面,青岛五十八中致力于通过每周升旗仪式、校园电视台播报新闻,通过与实时结合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出健身的重要性,并且以篮球社、羽毛球社、街舞社等丰富的校园体育社团,为学生们搭建展示的舞台,让运动进一步成为五十八中的校园文化基因。
从“健身热”到“精神蜕变”,学生风貌焕新颜
在学校的持续推动下,青岛五十八中的运动氛围日益浓厚,学生精神面貌显著提升。近三年来,五十八中先后有110名学生分别考入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对体能要求极高的军警院校,彰显出学校落实健康教育的显著成果,使学生实现了学业与健康的双赢。
劳逸结合让学生们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学习时也能更加高效。去年,以703分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的五十八中优秀毕业生孙达就曾提出,对他来说,运动是很好的解压方式。孙达多年以来都有着练习拳击散打的习惯,这让他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五十八中以体测项目为抓手,通过丰富多样的锻炼手段、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在如此浓厚的运动氛围之下,学生们的精神面貌有了极大提升。高二学生张宁朗告诉青报教育在线,坚持体育锻炼极大提升了她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此次她被全市体质健康抽测选中,并在坐位体前屈一项中推出超过30厘米,这一优秀表现让她对于自己身体有了更充分的认知。
这种在校期间养成的锻炼习惯,也被很多学生带回到家庭生活中。另一位五十八中高二学生吴振铭告诉青报教育在线,他本来肌肉力量较差,“引体向上一个都做不上去”,通过不断地练习他现在已经逐渐爱上了这项锻炼,甚至让父母在家置办了和学校健身房相似的龙门架,他在家中会经常做引体向上或平板支撑等力量训练,成为了一种可持续的爱好。
全面发展是教育底色
对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源于青岛五十八中“五育并举”的办学理念和对学生终身发展的责任担当。青岛五十八中副校长袁忠珂提出,学校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质教育是重要的一环,将体育成绩与个人评优挂钩,鼓励学生参与运动。另一方面,学校也正在细节之处全方位关注学生健康,一度被评为山东省近视防控示范学校。
在心理健康方面,五十八中则创新性地将运动与心理健康结合,推出了“心理老师走进体育课堂”,将针对学生的心理关怀融入体育课程,通过团队协作游戏、减压运动等趣味性活动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在寒暑假期通过线上方式指导学生“打卡”锻炼,通过家校联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以更积极地状态投入学习。袁忠珂告诉青报教育在线,未来,五十八中将继续坚持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推动方式和细节,让学生们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五项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青岛五十八中的体质健康实践,不仅是一所学校的成功经验,更为新时代教育提供了范本,证明真正的优质教育,必然是德智体美劳的深度融合。这片追求卓越的沃土上,五十八中正以体质健康为支点,撬动全面育人的未来。
青报教育在线 杨雅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