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三实验初中校长董涛:每天从食堂早餐到学生晚自习,她都要去看看

2023-03-23 19:04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Array ( [0] => 110 [1] => 109 )

2017年夏天,董涛初次踏入青岛五十七中校园,履任校长,她细心观察着这里的一生一师、一草一木,发展的蓝图不停地在脑海中盘桓。

仅两年时间,架构起“明德励志”学校课程,三年挂牌青岛市第三实验初中、斩获市南区优秀教学法,四年立项山东省教育研究课题,五年摘得省文明校园桂冠和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到如今入选青岛市强校提质首批学校……学校一步步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而这每一步,都是建校33年来的一个新高度。

董涛在全市义务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会上做典型发言。

“到了学校我就放心了”

她为学生发展打造厚重的底盘

教育是一份需要奉献的事业,若无情怀与责任,于康庄大道亦举步维艰。

在校的每一天,6时30分准时出现在校园里,这已经成了董涛工作的生物钟。自2008年担任校长以来,始终如一。

最重要的动力何在?

“到了学校我就放心了。”身为“掌舵者”,董涛有着“办好家门口好学校”的强烈愿望和高度自觉。

每天清晨,她都要巡视一遍校园,有问题就及时解决,安全始终放在心上;到食堂看一看饭菜,让老师们吃上可口的早餐;查看门口护学岗,迎接同学们高高兴兴来上学……

即便放学后,她依然牵挂着初三学生的晚餐和晚自习,尽可能的陪伴着孩子们,每天工作长达13小时,她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在日复一日全身心的投入中,董涛敏锐地意识到,学校缺乏文化引领和体系化的课程。

于是,在2018年和2019年暑假,她与老师们关在学校里研究碰撞,提炼了“省身励志”校园文化,搭建了“省身励志”德育课程。

新学期步入校园,同学们便被浓厚的文化气息所吸引。门厅正中的“百年树人”雕塑墙和“我心飞翔”的碑刻遥相呼应,省身、明德、励志、行远四面主文化墙自成一体,走廊里名人传记、科学家事迹、诸子百家等故事浸润学生心田……每一景、每一物都发挥着育人功能。2020年,学校获评青岛市中小学校园文化示范校。

七年级的入校课程、八年级的十四岁青春礼课程、九年级的离校课程……学校构建起四大主题的18门德育课程,与“十个一”项目紧密结合,为学生优质、多元发展找到了根。她指导的“双减”案例和劳动教育案例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案例。

“认识老师的最好方式在课堂”

她点燃教师干事创业的引擎

教师,是增强学校教育造血功能的关键一环,也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切入口。

刚到学校,董涛便一头扎进课堂,她认为“认识老师的最好方式就是在课堂。”在一学期听了近70节课后,她发现,课堂上教师问、学生答,老师讲得多,学生动得少。提高课堂质量,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向干部管理“发力”!她提出“沉浸式”走动管理法,带领干部沉浸到教研组、集备组和课堂,查问题、找亮点,打通教学的堵点。办公会做教育教学专题研究,制定行动策略,完善管理制度,激发团队内驱力,把质量立校落细落实。

但这还不够!

在学校里开设教师论坛、教学节,每周亮课、展课,把所有老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彼时,校园里一幕幕火热的说评课和教研场景,诠释了何为团结进取、奋发有为的使命担当。

一开始,老师们分享时只是拿着稿子读,到后来图文并茂,加入微视频,展现学生主动探究的故事及学习风采,谁也不愿意落后。“悦动课堂”经过不懈推进,学校教学质量初露锋芒。教师队伍也得到了快速成长,38位老师被评为市、区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两位副校长提拔为校级正职,一位中层提拔为副校长。

董涛还在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明德”读书班,她亲自担任班主任,每月带着青年老师交流读书收获,邀请名师分享教学经验。谈及读书班的班长——李华,以及青年教师的快速进步,作为校长的她格外自豪。

从教五年,李华老师不仅出示了省级“一师一优”课、区级公开课,还提炼了自己的教学法,立项了区级课题。读书班还有20多位青年教师成长为班主任和区教学能手,这都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攻坚克难绝非写在纸上那样简单”

她率领学校发愤图强呈现新局面

乘市南区打造“悦动课堂”之东风,董涛带领老师们又开启了一段“到中流击水”的发展新征程。

2020年暑假,她和老师们又放弃了休息时间,他们一起学习培训、一起总结反思、一起提炼教学法。

“当时,老师们一进校园就开始头脑风暴,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学得更有效,备课、授课和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实现有机统一。”这是老师认为最大的难点。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

理论方面有短板,学校便购买教育教学的权威书籍,老师们边读边研究;流程不清晰,老师们便对照课例,绘制了无数的构架图,一次次推翻重构;向专家请教,请市、区教研员支持,校园里萦绕着此起彼伏的讨论声。

在传承中发展,学校最终提炼出了“全链式”高阶思维教学法,集结成册五六本厚厚的材料,这是全体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真挚热爱,也是他们面对挑战的潜心付出。那一刻,董涛看到老师们眼里闪着泪光,这成了她无比幸福的深刻记忆。

“提炼的过程艰辛吗?”答案是肯定的。

成功只会眷顾坚定者和奋进者。学校教学法得到了评委会专家一致好评,被评为市南区优秀教学法。

每每谈及这段经历,董涛内心总是充满了激动,怀揣着感恩之心。有时也会自我调侃,“当时自己也想过放弃,但一想到学校的发展,我和同事就这样相互鼓励着,咬着牙坚持了下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董涛更加体会到了“攻坚克难”这四个字含义,“绝非写在纸上那样简单,而是要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

随着对教学法研究的持续深入,2021年,学校立项山东省教研课题,2022年,学校斩获青岛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绿色学校。这是学校建校以来所取得的最高荣誉,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学校也从默默无闻一次次站在了聚光灯下。

“待在家中,于心何忍”

她是绽放在一线的铿锵玫瑰

船的力量在风帆,人的力量在心上。拥有一颗坚强的心,再柔弱的双肩也能挑起千斤重担,这在董涛身上有着生动的体现。

2022年12月,学校承担着研究生考试监考的重任。当时正是疫情严峻时期,很多老师被感染,已经不能继续工作,监考人员非常紧张,难题再一次摆在了她面前。

然而,董涛的父母、爱人和孩子都被感染了。但在她看来,这些考研的学生更不容易。为了保证考研监考顺利进行,她舍小家为大家,买上蔬菜米面给他们送去,含泪转身赶到学校处理监考工作。

统计上报考生信息,布置考场,联系动员监考老师,她每天工作到半夜。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她度过了5个夜晚,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经过反复沟通与交流,10多位老师刚一退烧就来校监考,还有党员老师发着烧也来到学校,市南教体局也派来了小学老师做志愿者。“发烧前来的老师脸都是红的,这让很多考生感动不已,是他们的无私奉献,监考工作才得以圆满完成。”董涛一直将功劳往老师身上推。

在学校凡是遇到重要或难点工作时,她总是带头冲在前面,以身示范,“功成不必在我,但必定有我”是老师们对她的普遍印象,也是学校这几年崭露头角的重要原因。

“学生成长是学校最大的发展”

她满怀豪情奔赴在教育赶考路上

当被问及学校迅速崛起的重要节点时,董涛脱口而出的是学生。对她而言,学生的成长蜕变就是学校最大的发展。

高考结束,毕业生王嘉瑞率先回到初中看望恩师,那一年,他收到了北大录取通知书;同样考上北大的徐佳鑫,回母校分享经验时说,是在初中打下了坚实基础。每年,岛城一流高中都会给学校送来学生高考喜报,感谢学校培养出的优秀学子。

近年来,学校里成绩优异的学生不仅越来越多,还涌现出了诸多美德少年,“风雨中的好少年”马嘉麟、“拾金不昧好少年”丁兆宏……“看着这些孩子成长成才,有一种幸福感,这种成就是实实在在的。”聊起学生来,董涛如数家珍,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

其实,学生一点一滴的蜕变,家长都看在眼里。在学校会议室和走廊墙面上,挂着一面面家长送来的锦旗。日期最近的一面,是今年3月份,初三学子林曼晴和戚邦彦的家长送来的锦旗。

“初中三年,林曼晴的学习成绩显著提升,又进步了;举办了个人书法展,在各类文艺活动中变得更加自信;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提升,体质监测首次获得优秀……”谈及送锦旗的缘由,林曼晴的妈妈孙女士有说不完的话。锦旗虽轻,但“育人育德育正气 培养恩泽厚如山”几个沉甸甸的字却道尽了他们对学校的感激之情。

心如磐石行如矢,一路泥泞一路歌。在教育“赶考”路上,董涛正带领学校阔步向前,不畏雨雪风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初心,始终滚烫。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

相关链接

告诉我你身边的“青岛教育故事”

即日起,青岛市教育局、青岛日报社推出“青岛教育故事”栏目,挖掘鲜活的本地教育案例,以微小的切口、多元的视角、丰富的形式呈现青岛教育的面貌,记录学生和家长的感受。

读者可将故事概况和您的联系方式发送到青报教育在线邮箱:iqdedu@163.com。或在“青岛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和“青岛教育家”微信公众号留言,提供新闻线索。我们将联系您,听您讲述故事,并实地采访,形成新闻稿件。稿件在青岛日报、青岛市教育局公众号、青报教育在线网站刊发,精彩故事将在教师节、年底等节点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展示。

相关线索征集的具体要求,点击此处详细了解:告诉我你身边的“青岛教育故事”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