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6月15日下午,“双减”后首次历史考试解开神秘面纱。对于首份历史卷,走出考场的考生反应整体中规中矩,但不乏创新元素,感觉历史考试变得有趣了!送考老师则表示,部分题型出题方式十分特别,“沉浸式”考试角度让学生耳目一新。资深历史教师则表示,应考过程亦是学习过程,此次历史考试侧重考查核心价值观。
考生:材料题变化较大 传统中透着新颖
在崂山三中考点,崂山实验初中巩同学表示:题型题量中规中矩,跟考前练习模拟差不多。选择题难度适中,材料题出题方式跟之前不太一样,材料描述比较有趣。有一道关于国家农业的题目是之前复习特别关注过的。谈及考后感受,崂山六中曲同学则说:“整套历史题做得比较顺利,今年的材料题有些不同,跟之前模拟题变化较大,感觉比较新颖。做完整套考题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历史花的时间没有白费。”崂山实验初中董同学则认为:“历史考试最大的感受就是传统中透着新颖,做起来比较好玩。特别要提的是小论文题,考的是中华民族创新主题,既考了历史事实,又让我们在写作时有更大的发挥余地,这个要为出题老师点赞!”
送考老师:“沉浸式”出题角度很特别 侧重考查学生活学活用能力
崂山育才学校历史教师对此次历史考试做了评价。她表示:这次中考历史更加重视对考生素养的考查,活学活用贯穿始终。具体来说,选择题命题相对比较常规,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意外的是,此次材料题出题较之前更加灵活,具有创新性,出题角度更具趣味。比如其中一道是考了“博物馆”的题目,新颖之处在于不同于之前的直问直答方式,此次考试犹如“沉浸式”考法,说孔子和老子在一起,那他们在一起会聊些什么呢?这道题设置这个场景,彷佛让考生置身其中,身处那个年代来读题答题,很有趣。另外,还有一道是关于“文物”的题,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提问是“如果文物会说话,那它会如何介绍自己的经历?”这道题也会不自然地把考生带入到场景里,如果你是那个文物,你会怎么讲述自己的海外经历。还有一道“货币”的题目,历史阶段是从秦朝到元朝,题目同样引导学生回到这段历史时期,理解货币的变化过程、历史作用和影响,从而进行作答。
该历史老师还谈到:“此次历史考试也紧扣当下热点,比如说全国上下正在喜迎‘二十大’,那此次考试也考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十九大等历史节点,目的是考查每次大会所体现出来的重要历史意义。与此同时,此次小论文考试也同样是紧扣时代焦点。材料提到中华民族历史上有诸多制度、科技的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要求学生以‘传承创新向未来’为主题来写作。在我看来,此题出题的核心思想是向考生传达我们应增加民族自豪感,可从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等角度答题。”
历史教研专家:应考过程亦是学习过程 侧重考查核心价值观
对于历史科考试,青岛实验初中历史教师张小莉评析说:“孩子的反馈还是比较轻松,感觉整体作答也比较满意。从考题来看,小论文‘传承与创新’重点引导考生对价值观、家国情怀的培养。而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的考查,则侧重考查学生对两方面的理解,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缔造了新中国,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打造了一个更新、更强的中国,这个知识点的考查巧妙之处在于引导孩子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只局限于历史的某一个节点,所有事物均是进行、发展的。”
结合“双减”大背景,张小莉则认为,此次历史考试充分说明,靠死记硬背应试一去不复返,而靠理解答题将成为主流,当然,这同时也是在让孩子“减负”。此外,现在考查的是“主干”知识,不会引导孩子把时间浪费在关注“偏门”“冷门”上,这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张小莉还谈到,现在来看“创设情境”作为载体考查是今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的,需要注意将知识融入“情境”之中。“‘情境’分多种,这其中包括‘学术情境’,像引入‘大家、名家’的资料结合历史作为考点,再或者是创设‘生活情境’,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知识的魅力。像青岛推行的‘十个一’,其实核心目的就是让孩子在日常的某一次活动、某一个体验或者某一门学科的情境中掌握知识点。”张小莉如是说。通过创设“情境”命题,青岛在这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在全省甚至全国均走在前列,张小莉这样表示。
青报教育在线 徐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