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

↓↓

华为未雨绸缪,可见远见卓识的教育有多重要

2019-05-22 10:20 来源:光明社教育家
Array ( [0] => 100 [1] => 99 )

5月16日,美国宣布计划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要求任何向华为出售产品的美国公司必须获得许可特批,试图切断其供应链以对其进行打压。5月21日,美国商务部证实了此前的一则消息,即会对华为提供90天的“宽限”。

5月21日,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针对相关热点问题接受了媒体访问。任正非表示,将来我们还是要大规模购买美国芯片,只要他们获得售卖许可。但是如果出现供应困难的时候,我们有备份。自己做芯片很难,但咬牙这么多年,挺过来了。

任正非说,中国将来要和美国竞赛,唯有提高教育。最主要是重视教师,提升教师待遇。

《新闻联播》之前刊播“国际锐评”:《华为绝地反击 中国居安思危》。

锐评指出:

面对超级大国挥出的封杀大棒,华为公司迅速启用花费十余年投入研发的备用方案,从而确保了华为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与连续供应。

备用方案的启用,显示出其居安思危的战略远见、未雨绸缪的底线思维,以及坚忍不拔、攻坚克难的奋斗豪情。中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家的这种精神,正是中国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力量所在。

回应 “90天临时执照”: 最重要的还是把自己的事做好

任正非说,面对美国的“90天临时执照”,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把我们自己能做的事做好,美国政府做的事不是我们能左右的。

不会轻易狭隘地排除美国芯片:不能孤立于世界

任正非表示,我们不会轻易狭隘地排除美国芯片,尽管我们自己的芯片成本低,但我们还是要购买美国的芯片,我们不能孤立于世界,而是要同步成长。

他表示,将来我们还是要大规模购买美国芯片,只要他们获得售卖许可。但是如果出现供应困难的时候,我们有备份。

自己做芯片很难,但咬牙这么多年,挺过来了

在很多人都关心的华为“备胎”海思芯片的问题上,任正非表示如果查查华为总裁办所有的文件,就会发现过去8年里他早已反复讲过此事,只是社会不重视,如今美国打了一下,才重视。

他还透露为自己做芯片其实很难,但还是咬着牙慢慢挺过来了。

同时,任正非认为目前华为所处的这种形势,也能刺激中国踏踏实实地去发展电子工业。他说,过去的方针是砸钱,可芯片光砸钱不行,还要砸数学家、物理学家等,而且光靠一个国家恐怕也不行,“虽然中国人才济济,但还是要全球寻找人才。完全依靠中国自主创新很难成功,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抱这个世界,依靠全球创新?

他还进一步透露,目前华为至少有 700 名数学家、800 多名物理学家、120 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万多名各种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我们自己在编的 15000 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和专家是把金钱变成知识,我们还有 60000 多应用型人才是开发产品,把知识变成金钱。我们一直支持企业外的科学家进行科研探索。”

任正非又强调了基础科研的重要性。他说,华为的许多发明原理其实是初中生,高中生都学过,但做起来没那么简单,实施起来非常难,在国外,一个看起来很小的发明,是由数千个专利零件支撑起来。

不过,任正非也表示发展“备胎”是为了保持汽车抛锚的时候还能开,并不是排外的意思。

他说,每年华为至少还买高通5000万套芯片,从来没有去排斥和抵制。他还举例说,世界上最大的备胎就是原子弹,但谁也没用过。

谈基础教育:最主要是重视教师,提升教师待遇

谈及基础教育的话题,任正非有很深的感受。

他表示,因为他父母就是乡村教师,“我们就在贵州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我父母从事乡村教育工作,我父母这一辈子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今生今世不准当老师,如果是这种状态的话,那这个国家是后继无人的,他们亲身经历了经济待遇低、受人歧视、生活拮据,我们自己跟着他们也亲身体会了,也不想当老师。”

任正非认为,教育就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是党和国家的基本责任。中国将来要和美国竞赛,唯有提高教育,教育的手段和商品是另外一回事情,我认为最主要还是要重视教师,因为得到尊重以后,大家都想去做教师,几十个人竞争一个教师岗位。只有教师的待遇得到提升,才可以使教育得到较大的发展。

今天我们就借着华为这波刷屏,和家长们聊一聊“远见卓识”这四个字对于孩子的教育意义。

分享任正非之女、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女士在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的主题演讲:《未来将会选择什么样的年轻人》。

孟晚舟,这个华为人,以母亲的视角,告诉家长: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作为家长,应该具有怎样的远见卓识,应该给孩子指引一个怎样的未来。

未来将会选择什么样的年轻人

文|孟晚舟

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来这里讲讲我的感受,因为我也是孩子的家长,太理解对于一个家长,尤其是对于一个母亲,对于中国,孩子的成长意味着什么。所以今天,我希望把我的感悟分享给大家,对大家有一些帮助。

01

选择比天赋、努力更重要

我1992年从大学毕业,我的父母就对我说,你已经成人了,你自己的选择需要你自己做。我做了第一个选择,申请去美国读书,我爸爸说可以,你就申请吧。

一切都很顺利,拿到学校的文件,最后一关去领事馆面试,那个时候我的英语水平不好,当时签证官问了我两个问题,他听完我说的结结巴巴的英语之后,用很流利的中文对我说,我不相信你是到国外去留学的,因为你的英语水平不好,我更相信你是为了移民。我的第一个选择就失败了。

我的第二个选择,是加入华为。

现在看来,这个选择还不错,华为给我提供了足够广阔的工作平台,以及足够开放的工作环境,乃至有着丰富经验的同事,来自各地的不同文化,让我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一直都在努力地学习和成长。

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正确的选择,加上我们一点点天赋,我们就有可能获得人生的精彩。

凯文•凯利在《必然》这本书里,详细地预言了,未来30年世界将出现什么样的重大变化。

这本书,对我的触动很深,前前后后,我读了好几遍,不仅仅是想了解未来世界将怎样变化,更重要的是:

作为母亲,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受到伤害,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选择一条广阔的人生道路。等我的孩子大学毕业,他应该拥有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在这个社会中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1992年,就是我毕业的那年,中国的高校毕业生大约70万人;2015年,已经超过700万人。随着中国二胎政策的放开,我们的竞争会更加的激烈,如今的就业压力远远超过了我毕业的那个年代。

如何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最大化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

02

不要选择与机器竞争的职业

《必然》这本书中详细说明了未来发展的12个趋势,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主要选择跟孩子相关的3个话题进行分享。

未来的世界一定是极具不确定性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个确定的趋势,那就是我们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

我讲一下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必将使这个社会产生颠覆性的变化。2014年以来,世界顶尖的公司,雅虎、英特尔、领英、推特,都在加大人工智能的投入,收购了一些拥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

世界的知化,机器的知化,将会发生在任何一个领域,这些都超乎我们的想象。

到了2026年,谷歌的主营业务,很可能不再是搜索,而是人工智能。这就是谷歌真正令人敬畏之处。苹果也是一样,手机业务并不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手机上所承载的数据,以及这些海量数据的应用,才是其难以替代和复制的价值创造的制高点。全球手机市场近80%的利润归属于苹果,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唯一无法完全替代的领域就是人类的智慧。

所以,之前我跟读初三的儿子交流,他大学应该读什么专业,什么专业适合他的性格特征,我对他说:

永远不要选择与机器竞争的职业,你根本不是它的对手。

工业革命,人类做不了的事情由机器承担;信息革命,人类做得了的事情,也将由机器承担。

而我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我们要考虑还有什么样的工作机器承担不了,这是我们看到第二个趋势。

03

学习能力没法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毅力

在我们有限的人生中,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把每个机会都尝试一遍,甚至连对每种选择的潜在影响,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分析,去做思考,去做比较。

未来的十年,大数据应用将得到极大的发挥,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较佳的选择。

但是,这种较佳选择,只是基于过往行为判断的“较佳选择”,并不能意味着“结果就会最优”。因为最好的结果必须依赖于我们的执著,在乎于我们每个人的投入度和专注度。

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班级的学生,同听一个老师的讲课,同样地作业,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够持续优秀,有的同学却忽上忽下?

要么学生在这个坚持度上出了一点点问题,要么就是这个课程吸引不了他,这是我自己带孩子的感受,我就要跟孩子去讨论,到底是什么问题影响你在课堂上的投入度,你没有办法像班上的同学一样去认真的听课。

我先生特别友善,凡事都好商量,但是在孩子的“学习”“锻炼”和“吃饭”这三件事上,绝无商量余地。我记得几年前有一次送儿子去游泳,天气很冷,他不想去游。孩子哭着求我先生说,能不能放一天假,今天真的不想游,明天把今天的补上行不行。我老公说不行,谁要敢替他求情,谁就下去游。当时,我在旁边看着直掉眼泪,也不敢替儿子求情,我知道“贵在坚持”是他的底线。

如今,儿子在美国参加了学校的游泳队、水球队,代表学校到处打比赛。有一次我去参加家长会,看到儿子在游泳池非常开心的时候,我问他还记得当时的那件事不,他说:“记得,我一定忘不了,我有一个特别坏的爸爸,但是没有这个特别坏的爸爸,就没有我的今天。”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记忆力的强弱、学习能力的高低,可能我们没法选择。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毅力”。

没有什么困难过不去的,只要我们坚持,所以我想在未来的日子里,不管世界怎么变化,只要毅力在,我们就走在了成功的道路上。

04

与获取答案相比思辨更加重要

接下来我想说思辨。

当我们不清楚某个问题的时候,下意识地选择是上网查询;当我们开始动笔写点东西的时候,也会在网络上先晃荡一下。

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最直接、最贴身的老师,好像什么样的问题,都能在网络上找到答案。

我们突然发现知识很容易获取,未来学习知识已经变得不再重要,因为你随时随地都能获取知识。

与获取答案相比,思辨和提问的能力将显得尤为重要。

在西方人文科学中十分注重思考的价值和思考习惯的养成,我们看到很多的教育,尤其中学之后的教育很多都是圆桌式的讨论课程,他们抛弃了课堂上的死板的阅读方式。

我以前读书就是要求读完之后交一个中心思想上来,大多数都是一样的。但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现在的孩子,不再完全去认同你老师说的一个观点,而是通过自己去阅读,自己去分析、思考,结合他自己一点点很浅很浅的人生经历去挑战老师,在作文课上不会再有一致性的观点和视角,我们看到文字表现出来的形式更代表我们思想的火花,证据的支持去展现我自己的思考,迎接挑战。

同学和老师都不会在乎你的论点是否正确,而是关注你是否以严密的逻辑、详实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去年,还在读小学的女儿,要写一篇作文《你最崇敬的人》。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这样的作文题目,交到你们的手上,会写谁?

以我的经验,多半都会写自己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因为立场绝不会出错,而且你所陈述的事实,没人能够挑战。

我女儿自己上网搜了一通后,选择了“爱因斯坦”,完全跳出了我的预期。

我看着她自己建观点、搜信息、攒成一篇短文时,我彻底感受到了新生力量的可畏。

人文科学的积累,是在帮我们构建成熟的思想、开阔的视野,独立分析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这其实是西方教育的明显优势所在,也是那么多孩子都想到国外去留学的原因之一,包括曾经青春年少的我。

我家儿子在美国已经读了两年了,自己选课,从来不让我们插手,后来我去看了,他选择了一些摄影、陶瓷这些。

有一年我通过平板给他改成了数、理、化课程之后他很生气,正式提出严重抗议后,我就不敢再私自帮他选课。

放任自流两年后,我发现,他好像学的都是些莫名其妙的课,但SSAT的考试成绩一直都很好。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课程当中它有内在的逻辑的,只是我们不懂而已,不像数学语文那么有目标性,可是这些辅助课程的学习帮助他对主课的理解,所以我也希望德普的课程设计在我们主课之外,有一些看上去貌似无用的课程,我相信这个会让孩子留下难以忘怀的经历。

05

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人

学好英文,那是你打开世界的钥匙

教师节的那天,儿子跟我说,他最感恩的人是他的英文启蒙老师。我们还一直以为,在儿子心中,他最感激的人应该是我们,是从不计较回报,从不在乎辛劳的父母。

可他感谢的却是英文老师,他说是英语老师从ABC的把他教上去,用了3年时间他才听懂了老师的课程。

工业革命之前,汽车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人们的见识取决于他们能走多远的路。

所以,再聪明、再努力的人,穷其一生,往往只知道一些村里的人和事。

如今,信息革命正如火如荼。英语,就是你打开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

没机会不可悲,可悲的是机会来了,你没有准备

我经常跟我同事说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就是经历,无论是痛苦的经历,还是幸福的经历。我们看到没有经历过挫折的孩子,他的人生是会有一个天花板的,怎么走都走不上去,所以经历是很重要的。

我们的英语技能,独立的生活能力,如何去管理好自己,控制好自己,这些都是孩子要学会的技能。无论明天你在哪个国家读书,无论你将来选择什么样的事业,完整的世界观都是最重要的东西。

刚才,德普也说到他们将重新去定义我们未来的教育,纯粹以知识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方式已经没有办法去满足我们智能时代的需求,这个前面我已经讲过了,考试分数也不能反映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知识是可以获取的,更没有办法量化我们的逻辑思维,意志,情感。

我们看到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学什么,会什么真的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你有什么样的意志力,你有什么样的品德。

没有机会并不可悲,可悲的是机会来临时,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

世界是平的,如何在这个平的世界里建立自己独特的价值,建立核心的竞争力,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去思考的问题。

过去,资本雇佣人才;未来,一定是人才雇佣资本。

让自己成为未来世界的稀缺人才,你便拥有了管理这个世界的主动权。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