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

↓↓

在中国,至少有一半的孩子在“假努力”!

2017-10-23 07:50 来源:简单好家长
Array ( [0] => 100 [1] => 99 )

人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需多努力成绩一定比别人好,努力未必成功,但不努力就注定失败。

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明明很努力,效果却不明显呢?

因为,他们可能在假学习、假努力,有时我们所谓的“努力”,不过是由自己的无知构成的。那么怎样改变呢?

1  大人和孩子,都可能“假努力”

今天讨论的这个问题,其实我受了很多人的启示,最早启示我的是班里的一个小女生,这个小女生坐在班级第一排,特别恬静、乖巧,甚至乖巧到了老师会疏忽的地步。但是在一次大考中,她的成绩很不理想。

孩子的爸爸在家长会后来找我私聊:“孩子平常很听话,为什么成绩不理想呢?”我也觉得奇怪,就说:“这样吧,我们再观察一下,您观察家里,我观察学校。”

通过两周的观察,我们发现了这个孩子的问题:

在学校上课时,不管教师在讲课、展示PPT、提问……这个小姑娘都在记笔记,甚至有时,老师翻PPT比较快,她可以不看本子,只盯着屏幕,然后快速地记下来;

而孩子的爸爸反响的信息是,她每天回到家,就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用一个十分精巧的本子,把白天每一科的笔记再誊写到这本子上,直到深夜。

这个小女生的确很勤奋努力,但事实上,因为方法得不得当,她的行为,就是一种“假努力”,也就是无效的努力。

其次,在我身边的伙伴、亲戚朋友也有一些启示。这些大人也经常会抱怨,自己工作了很多年,每天也很繁忙,但工作能力并没有提升。看起来,这些人也很辛苦,每天早上挤着地铁上班,晚上回家煮饭,但N年往后,他的工作生活状态可能仍是这样,没什么前进。

所以通过这些启示,想跟大家聊聊这种“假努力”、“假学习”是多么可怕。

2  低质量勤奋掩盖下的真懒惰

我们经常被一些低质量的勤奋遮盖了双眼,觉得这就是在努力,而很多时候,低质量的勤奋掩盖下的,才是真懒惰。在我14年的教育阅历中,大约见过以下两种类型的“懒惰”:

1.肢体懒惰:肢体懒惰的学生,上课不爱动笔,喜爱用眼睛,用脑子想,考试时常常眼高手低;

2.用脑懒惰:用脑懒惰的学生,则是机械地记笔记、刷题,而不“琢磨”、不“走心”。

上面我们说的小女生,就是典型的“脑懒体勤”的学习者,我认为这样的孩子很“可怜”——别人学,她也学;别人玩,她还学,但终究,她的成绩还不如人家边玩边学的孩子。既没玩到,又没学好,所以,这样的“勤奋”,是我们一定要避免的。

我常见到这样一种孩子,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表现得特别沉着,简单地说就是——玩也玩了,学也学了。这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更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把上课的时间运用得很“走心”,在有效的时间里,把该做的作业都完成了,自然有更多的时间去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勤奋。

3  什么是真正的勤奋?

1.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就是该干什么的时间就干什么,不必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上。

2. 善于考虑,善于总结,善于发现问题并处理。

有的孩子上了一节课,甚至上了一天的学,都没有提出一个问题,但“没问题”就是真的会了吗?其实也未必。很多时候,“没问题”恰恰证明孩子没有听懂,没有融入到课堂中,试想,关于一个你完全不懂的领域,让你去提问,你能问出来吗?当然不能。

所以,关于孩子,尤其是上了中学的孩子,我们必需求引导他自己去思考,去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做到有效地学习,而不是披着勤奋的外衣,做假象,磨洋工。像那句老话说得那样“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

3.学习之前请先想:

我的弱科和强科分别是……

我的弱科的薄弱之处出现在……

我的学习习惯哪些好,哪些不好……

我现在的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

哪些急需处理,哪些我可以自己处理,哪些有必要求助于同学或老师……

4.不要拿时间来衡量勤奋

我们父母一定要避免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孩子一天到晚坐在书桌前,就是“好好学习”,就是“勤奋”——长时间学习不等于深度思考,也不等于学进去了。

长时间学习可能是在毫无意义的刷题。刷题不见得就是好的,有的学生就是在刷题的进程中,一遍、两遍、三遍地重复自己的错误,这是很可怕的。

长时间的学习可能是因为发呆,聊微信,看手机。所以,孩子们请不要再扮演勤奋,家长请重视孩子区别勤奋的真伪。

4  什么是有效的努力?

1.合理分配精力

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何谓“合理分配精力”?就是挑选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实现时间和精力的最佳匹配。

我们常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大多数人都是在早上刚起床时状态最好。但这也不是一概而论的,有的孩子可能在晚饭后,或九点、十点往后才会迎来最佳学习状态。

所以,家长要充分了解查询孩子的最佳情况在什么时候,要尊重孩子的身体规律,不能强加干涉,这样才能够做到事半功倍。

2.清楚先做哪件事

每天回家孩子们都有很多学习任务:背单词,读古文,解习题,预习,复习,课外阅读……有的孩子上来就先背单词,背了一会,想起数学有练习题,就放下英语,写了一会数学,又想起语文教师布置了预习……忙活一晚上,却什么都没做完,也没做好。

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在每天回家学习前,一定要有一个大体的计划(整齐划一的时间表),设定好任务的“优先级”。

温习(复习)优先

回家后,先把老师当天所讲的重点,以“过电影”的方式回想一遍,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一定抓紧看书,强化记忆。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抓住重点,明确方法。

执行(落实)优先

不管做了什么样的计划,执行大于一切。先把老师课上讲过的重要知识点落实,去做作业、做练习。

纠错优先

总量一定的前提下,错的越少,对的一定越多,重复犯错会养出差错的惯性思维,后患无穷。

在纠错进程中,首先要剖析犯错原因:是知识短缺,还是习惯不好;是方法不当,还是综合能力欠佳?弄清楚之后,该背的背,该养成的养成,该改变的改变。还有,要及时纠正问题,反抗惯性思维,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3.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

上课就要以听为主,以理解为主,以记为辅

一般情况下,老师会在课上的25分钟时间里,讲新知识,这是最黄金的25分钟,如果在这个时间里,孩子溜号了,那么他就失去了最佳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时间。

所以,孩子精力集中的时间与老师讲精华知识的时间不匹配,听课效率一定不会高。听课效率不高,回家不会做题,肯定会付出更多时间成本,进行“再学习”,而很多孩子课后花大量时间补习的根源,就在于课上错过了黄金25分钟。

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其实,培养孩子注意力,应该是学龄前的事情。但是很多孩子错过了那个阶段,导致上学后,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过短,这就需求有意识地自我约束和外力介入,一个班上四五十个学生,老师很难做到一一兼顾。那么孩子和家长要怎样做呢?

从短到长训练。五分钟为一个阶段,定一个闹钟,让自己在五分钟的时间内,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背一首诗,然后逐渐延长这个时间。

这个过程中,不放让孩子分心的东西在身边;学习时远离有共同语言的人;必要时家长伴随、提示。

教会孩子怎样记笔记

上课时,以听和理解为主,以记笔记为辅。而且,笔记不可面面俱到,以重点和自我特点为主。切忌一字不落地记下老师所有的话。

要用自己的话记笔记。老师在上课时可能会用到很多专业术语,真正会记笔记的孩子,会把老师的专业术语转化为自己的言语。

有超强的执行力

前面讲的内容,可能让我们热血沸腾,但是光有热心还不行,让学习积极性发挥最大效益的法宝,是执行能力,送给我们六句话,希望你们明白,真正的强者,不是强在拟定计划,而是强在执行力上:

明晰了方向和方法,就去做吧,有困难也要做;

推翻自我是一个极端痛苦的过程,贵在坚持;

学习不可能是一个完全快乐的过程,必定是艰苦的、孤独的;

学习能带给你最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过程越痛苦,成功后的满足感就越大;

学习上的强者一定有极高的专注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高专注度和恒心是未来成功的法宝。

5  家长怎样帮

1. 用检查替代讯问和唠叨

每个家长都想要做孩子学习路上的陪伴者,但我们要注意,行动上的重视才是真正的重视,不在行动上重视孩子的学习,而只用抱怨和唠叨表示“关怀”,其实也是一种“伪关怀”。我们要做的有:

孩子写的文章读一读;

孩子的单词考一考;

孩子的卷子翻一翻;

看看假期辅导班的讲义上有没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孩子做错的题问问他自己能否总结经验教训。

2.钱要花在刀刃上

孩子的学习,一定是需要花钱的。我虽然是教师,但同样也是家长。我一贯认为,给孩子学习上花的钱,不能算作消费,而应算作投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一点——把钱花在刀刃上。

课外补习和辅导材料千万不要贪多,不能盲目,适合才是硬道理。

一旦开始就要坚持,一旦学了就要执行和坚持。报辅导班并不是家长帮孩子的终点,而是起点。对上课效果的监控也很重要。及时与孩子交流上课的感触,帮忙孩子评估当前辅导班是否适合自己,都是家长不能忽视的作业。

关于孩子阅读的需求千万不要小气。要定期给孩子买书、买好书,扩展孩子的阅读面。

真正的努力,不是比谁花的时间更多,谁把自己虐得更惨,而是找到适合的方法,抛下杂念,全身心投入去做一件事情。骗别人容易,骗自己更容易,但是要骗这个世界真的有点难,你所亏欠的,终有一天会连本带利还回来。

相关阅读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