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

↓↓

智荣沃土育英才 优秀毕业生回“家”话成长

2025-07-08 11:38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近日,随着2025年高考成绩揭晓,青岛市李沧区智荣中学迎来了一批熟悉的身影。刚刚经历过高考洗礼的优秀学子们,带着金榜题名的喜悦看望恩师,与学弟学妹畅谈学习经验。2004年,智荣中学(李沧校区)成立,二十多年来,一批批毕业生从这里出发,昂首迈进全市顶尖高中,在人生大考中交出惊艳答卷,继而奔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岁月流转,智荣始终根植于优质教育的沃土,浇灌出满园桃李,见证着无数少年从青涩蜕变为耀眼星辰。

师恩如灯,昔日同窗共赴新程

“智荣就像十字路口的路灯,为我指引了方向,提供了平台,也给了我走向广阔人生的机会。”和同学高冠华重返母校,聂由之感慨万千。这对相识六年的好哥们,从初中前后桌到一起考入青岛五十八中再度同窗,再到分科后两人在文理科领域各绽光芒,在今年的高考中又双双绽放,成为耀眼的“双子星”。现在,他们一个志在北大,一个心向人大,相约一起北上“看看更大的世界”。

“文科绝非简单的背背背,堆砌知识点。”聂由之分享了他的高分秘诀,“关键在于破解题目设问的内在逻辑,精准回应出题人意图。”回顾学习之路,他特别感激自己的初中数学老师,“她是我数学路上的贵人,我们数学老师总是用幽默生动的例子化解抽象难题,让我一听就懂;更在课后精准揪出我企图‘蒙混过关’的题目,考查我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反复为我们讲题,让我们把基础打牢。”班主任鲁老师教的文言文背诵方法更让他受益至今,“鲁老师教我们先透彻理解原文翻译,再根据文意联想着去记忆背诵,这不仅适用于语文,也迁移到我的高中政史地科目的学习中,让我效率倍增。”

高冠华同样对班主任鲁老师的教导记忆深刻。初二时,他的学习成绩止步不前,好像怎么努力分数也提不上去,这让他陷入了低谷之中。“甚至早上醒了就躺在床上哭,不想去上学。”是鲁老师和周围人的持续鼓励与不放弃,支撑他熬过那段艰难的日子。“在我取得好成绩有点飘飘然的时候,鲁老师又敲打我要保持‘半山腰’的心态,不要自满”。这成为他稳定心态,持续精进的关键。对于学习,他有自己独到的学习策略:“初中的时候有同学觉得中考只考语数英,就放松了对其他科目的要求,我一直坚持全面发力,虽然科目多学得很辛苦,但为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到了五十八中再面对九科,反而游刃有余。”聂由之也深有同感:“正因为智荣老师们的严格要求,让我把基础打得扎实,高中尤其是高三复习,学得反而更从容。”

更默契地是,两人高考成绩都比平时成绩高,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心态很重要”。“有时候我也会打把游戏,放松一下”聂由之笑着说。高冠华则秉持“低期望值”哲学:“我没给自己太大压力,只求把会做的都做对,发挥出来。考数学时,这种心态让我异常稳定。”高冠华还特别提到从智荣带走的两个宝贵习惯:一是严格午休。“智荣必须午睡的要求,我在58中延续了下来,中午充分的休息换来了下午听课和晚自习的高效,要么不学,学就一定高效投入。”二是坚持体育锻炼。“初中跑操的时候我一度不理解,我们那一年取消体育中考了,我觉得浪费时间,但到了高中后期才明白,拼到最后就是拼体力和精力,运动过后反而让我头脑更清醒,解难题的时候常常能豁然开朗。”

厚积薄发 沃土上的个性绽放

和高冠华、聂由之一样,樊添畅也即将奔赴北京,追逐他的艺术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校考全国第18名,高考文化课高分过线,这位小学、初中共在智荣度过了9年时光的学子,对母校有着深厚的感情:“现在我还留着智荣的校服,有时候还会穿。”

“我一直都挺自信的,”樊添畅坦言。这份自信,是他选择挑战清华美院的底气。“清华美院对文化课的要求比较高,我觉得自己还是挺有优势的。”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他的文化课成绩一直不错,说起怎么能实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优,他分享道:“智荣的老师极其负责,教学经验丰富,紧跟老师的计划走,准没错。而且这里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同学之间比学赶超的劲头,更是我不断向前的驱动力。”

他自认自己专业能力并非顶尖,清华美院出题创新,反对套模板,这恰恰正合他意:“可能我心比较大,上了考场反而没包袱,特别放松。”他回忆自己考试的场景,“就是大胆地画!把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这份考场上的从容与率性,让他将平时积累的能量充分释放,最终在高手如云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和樊添畅相似,李恬恬初中在智荣,高中则在城阳京华,在智荣教育体系内度过了从初中到高中的完整旅程。当她拿到自己的高考成绩时,由衷地说道:“回头看,初高中都选择智荣对我来说是最适合的决定!”她喜欢智荣的严格管理,这督促她培养起自律性。“初中和高中的学习还是有差异的,高中更多的是把学习时间放还给学生,所以一定要有自律性和计划性。如果没有养成这个习惯,很难管住自己。”她还为学弟学妹们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课堂效率至关重要”,她强调一定要预习,“这样对这节课所讲的知识有一个框架,并且更能跟上老师的思维”。对于历史等学科,她建议千万不能死记硬背,“要探求事件发生的条件和影响,建立内在关联,才能真正理解。中考比的就是谁更心细,题目难度没有特别高,但是要保证把自己会的题目都做对,不要大意失分。”

 

计划先行 智荣书香传姐弟

在智荣中学的育人图卷上,田玲尔的故事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温情与传承。这位在2025年高考中取得佳绩的五十八中高新校区学子,不仅自己是智荣初中的优秀毕业生,她的弟弟也紧随姐姐的脚步,成为了智荣大家庭的一员。“感觉学校的氛围特别好,老师们都特别认真负责,同学们也都非常友善。”田玲尔的话语里,满是对母校的信任与归属感。这份信任,促成了姐弟俩在智荣校园的接力奔跑。

对于田玲尔在高考中能取得优异成绩,她的母校老师们并不意外:“玲尔凡事都会计划在别人之前,就像一个围棋高手,总是多看几步,值得学习。”面对竞争激烈的中考和高考,她始终奉行“稳扎稳打”的原则,“不要掉以轻心,按部就班跟好老师节奏。细致一些,耐心一点,不要太浮躁。” 她特别强调要正确看待成绩波动,“对自己要有信心,不要轻易否定自己。”

针对青岛中考特点,她总结自己的心得:“语文要注重积累,可以设一个积累本,把老师讲的好词好句、知识点随时记下来。数学多和老师、同学交流,别怕问问题,思路碰撞很重要。英语的核心依然是注重生词积累,持续提升词汇量。其他科目也绝不能落下,要制定合适的目标,并为之努力。面对未来,她寄语学弟学妹:“未来的路虽然不易,但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珍惜自己美好的青春时光。”

从夯实根基的初中岁月,到璀璨绽放的高考舞台;从双星辉映的同窗情谊,到姐弟接力的信任传承;从文理逻辑的深邃探索,到艺术灵感的率性挥洒——智荣学子的多元成长,无不印证着这片教育沃土的深厚滋养。它赋予平凡少年破茧成蝶的底气,驱动一代代学子从这里出发,以母校为灯塔,奔赴心中那片浩瀚的星辰大海。

青报教育在线 孙啸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