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凭借着每年超高的高考升学率和特殊类型批录取率,互联网上,不少考生家长将山东省昌乐二中称为“山东的衡水中学”。但在全省教育界看来,建校66年的山东省昌乐二中一直以“课改先锋”享誉齐鲁大地,多年来,该校坚持走独属自己的教育模式,依托这种独特的教育理念,山东省昌乐二中逐渐构建起一套融合课程创新、课堂变革与自主管理的全人教育体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赋能。
自2020年山东省昌乐二中青岛分部建成投用后,这种独特的教育理念也在青岛落地生根。过去人们常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而在山东省昌乐二中本校和青岛分部两者之间,早已不是“车头”带动“车身”的关系,而更像是每节车身自带动力的“动车组”,聚合着澎湃动力为着一个目标向着远方一路奔驰。
随着山东省昌乐二中青岛分部的落成,无数当地学生和家长有感于“二中模式”的先进,从中获益良多。“二中模式”是如何在青岛落地的?青岛分部的教师们又是如何将山东省昌乐二中模式成功复刻的?青报教育在线深入山东省昌乐二中本部,与分部教师一起探寻山东省昌乐二中的教育奥秘。
参与主题研讨,感悟教学智慧
作为一所凭借“课改先锋”闻名遐迩的知名高中的异地分校,自成立以来,山东省昌乐二中青岛分部一直秉持本部的教育理念,全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态度,深入课堂、参与教研,全方位学习本部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成就自己。
据了解,每隔一段时间,青岛分校都会组织骨干教师就会前往山东省昌乐二中潍坊本部开展学习,青岛分校教师们走进真实课堂,近距离观察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展示点评的全过程。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山东省昌乐二中本部与分部老师关注的话题。在深入山东省昌乐二中本部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山东省昌乐二中本部的学生已经通过本部特色育人方式养成了自主学习习惯。本部学生在晚自习时能够自主落实任务,不完全依靠考试讲课,这得益于教师们组织学生养成了错题重做的学习方式,实行“日清、周测、周总结”的错题学习方式。
青岛分部高三年级负责人夏志远认为,这种方式非常适合运用于青岛分部的学生身上,“经过错题重做,学生们能够强化原先的基础。我们发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于题目的掌握,由原来的40%~50%,提升到70%~80%”。
此外,通过与二中本部的备课组长和老师们进行座谈、参与本部教研会商,多位分校教师都表示自己收获颇丰。山东省昌乐二中青岛分部的高三政治备课组组长尚俊辰告诉青报教育在线,此次交流活动让她在课程教学的流程上多了新的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是一件很有技巧的事,教师需要在其中多加引导,“比如在讲题目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思考方向和表达,一步步引导他们,而不是直接向学生表述自己的答案”。
对标反思提升,践行教育使命
在这次的交流活动中,分校教师不仅虚心请教,还积极分享青岛分部在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等方面的探索经验,同时,针对青岛分部学生的综合特点,教师们也总结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论。
来自分部高三语文政治备课组组长刘金秋认为,相比山东省昌乐二中本部的学生,青岛分部的学生可能在知识的基础性上稍弱,因此更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对他们进行教学,比如对基础题目的把握,以及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本部高三物理备课组长李慧在旁听分部教师授课后对后者给予了高度赞扬,“老师基本功扎实,讲得非常细致”,同时,李慧也认为分部教师的授课方式也给自己提供了新的思路,比如在进行磁场分析时,分部老师的切入点和自己习惯的方式略有不同,“也给了我不同的启发”。
分校教师们的治学理念,也体现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中。据了解,山东省昌乐二中青岛分部对于高三学生班主任全程陪同,包括晚自习在内实行全程答疑解惑。
教师们的付出带来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以艺术班成绩为例,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学生艺术课成绩达线率达到100%,文化课达线率超过90%,大多数艺术班学生都能去往自己心仪的大学;普通班学生成绩同样出众,在经历了几年的学习之后,山东省昌乐二中青岛分部学生的成绩特招线已经超过了800%,“与他们刚入学时评估的数据相比,这个进步是非常大的”。
以学习促成长,以行动践初心
此次沉浸式学习,不仅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更新,更是一次教育初心的洗礼。青岛分校教师们以空杯心态求学,以实干精神践行,充分展现了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和进取精神。
山东省昌乐二中本部的王校长告诉青报教育在线,自成立以来,山东省昌乐二中青岛分部与本部之间的关系就密不可分,既是子母体,更是合伙人。两地教师保持着高度的交流,参与彼此的课程研究、深入课堂随机听课,同时也深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去,“虽然我们青岛分部的教师平均教龄比较年轻,但他们的学习能力都很强,他们来本部参观时,提出的问题很有针对性,而且精力旺盛,中午时也在交流总结经验,他们的敬业程度和主动也就能力也非常值得本部的老师学习”。
据王校长介绍,未来,分校将持续深化与山东省昌乐二中本部的交流合作,推动教师成长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为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