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食育”作为一种通过饮食教育培养健全人格和生活能力的教育理念逐渐兴起,但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食育课程体系。此次两会期间,山东省特级教师、青岛市人大代表林诗红提出了关于将饮食教育纳入青岛市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议。
林诗红表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缺乏统一、规范的食育课程标准和教材,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未接受过专业的食育培训,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准确、生动地传授食育知识和技能。许多学校在食育课程方面存在资源短缺的问题,无法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食育实践体验机会,影响了食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对孩子饮食观念和习惯的培养;社会层面也缺乏对食育的广泛宣传和支持,尚未形成有利于食育开展的良好氛围。
据此,她提出四条建议。
一是要构建系统的食育课程体系。由教育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制定全国性的基础教育阶段食育课程标准,明确各年级食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框架、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确保食育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编写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食育教材,内容应包括食物的种类、营养价值、合理膳食搭配、食品安全与卫生、饮食文化、烹饪基础技能等方面,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故事、案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食育知识和技能。
二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食育教师专项培训计划,将食育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通过短期集中培训、线上学习、实地观摩等多种方式,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系统的食育知识和教学方法培训,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素养的食育骨干教师。鼓励师范院校开设食育相关课程或专业方向,培养未来能够胜任食育教学工作的专业教师。同时,学校可以邀请营养师、厨师、农业专家等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充实食育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专业的食育教学服务。
三要整合教育资源。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和资源,如劳动实践教室、科学实验室等,改造建设食育专用教室,配备必要的厨房设备、餐具、食材展示柜、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为食育课程的开展提供硬件保障。加强与当地农业生产基地、食品企业、餐饮机构、社区等的合作,建立校外食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体验、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了解食物的生产、加工过程,感受饮食文化的魅力,拓宽食育教学的空间和渠道。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发食育在线课程、教学视频、互动学习平台等,丰富食育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四要强化家校社协同合作。通过举办家长学校、专题讲座、亲子活动等形式,向家长宣传食育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注重家庭饮食环境的营造和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如合理安排家庭饮食、带领孩子参与食物采购和烹饪等,使食育在家庭中得到有效延伸。同时,借助媒体、公益组织、社区活动等平台,广泛宣传食育理念和知识,提高社会各界对食育的关注度和支持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食育的良好氛围。例如,开展食育主题的公益宣传活动、社区食育文化节等,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学校食育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为食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力量支持。
青报教育在线 孙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