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近日,莱西市日庄镇举行“强镇筑基”课题研究能力提升培训,邀请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韩晓光做课题研究方法专题讲座。韩晓光通过剖析具体的课题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课题选题、研究方法、实施过程等内容,为老师们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讲座中,韩晓光没有从理论讲起,也没有直接告诉老师们具体的方法,而是展示了《基于博客平台的项目化学习研究》这一课题。这一课题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设计花圃、种植花朵和蔬菜,并将自己的观察记录写在博客上。韩晓光带领老师们依次浏览了该课题的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研究结论。韩晓光一一介绍各部分内容是怎么写的,并分析为什么这样写。
例如教学目标中描述道:“基于知识建构理论,以博客群为教学平台……个人、小组及全班集体合作完成校园花圃的设计与施工项目……完成多种形式的观察日记的撰写与评论,使得学生们的合作能力、信息技术素养和写作学科能力等到锻炼和提升。”
韩晓光对此分析说:“教学目标就是课题的中心思想,这里要说明使用的理论和技术、做的事情和如何做,以及要达成何种效果。后面的教学过程及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中心思想进行。”
该课题研究结论其中一条是“从学习组织看,促进了学生交流与合作”。怎么得出“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这一结论?韩晓光表示要提供数据支撑。课题中用表格和饼状图呈现了,博客平台上学生发布的种植方案、观察日志、收获日志的数量,以及平台上提出疑问、问题解答、表达评价的、修正错误信息等互动的次数,通过这些数据统计充分证明了结论。
借助这一案例,韩晓光进一步总结说,课题研究要把握三个重点,首先是为什么做这个课题,课题是基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而产生的,就该课题而言,是老师苦于作文教学,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进行真实写。有了课题后就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实施计划。最后要证明问题解决的效果,提供相应的证据。
通过韩晓光的介绍,大家更加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思路。然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老师们还有不解之处,现场求教韩晓光。有的老师提出问题:课题研究都可以使用什么方法?怎么来用?对此,韩晓光首先告诉老师们,任何能够抓住证据、使用证据、分析证据的技术、手段和工具都可以定义为研究方法。
随后韩晓光以出示市公开课的过程为例分析说,出示公开课首先要磨课,在学校里上展示课,邀请其他老师观察课堂,发现不足之处,这就是观察法;上完课后和老师们交流,这就是访谈法;把展示课录下来,同组老师一起回看分析,这就是视频分析法;把磨课过程中的多个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就是文本分析法……
此外,韩晓光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课题评审经验,介绍了实证研究和经验研究的概念、教师实验研究的分类、研究的主干逻辑等内容,并给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听完讲座后,日庄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付一凡高度评价说,这次讲座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案例丰富详实,针对性强,对我们课题研究进行了科学有效的指导。
“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做研究的日的是为了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或班级管理的工作实践。适合我们做的主要是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就是在自己的课堂或班级发起一场个人化的教育改革。”日庄镇院里学校教师王丽说。
据悉,在“强镇筑基”推动下,日庄镇党总支申请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自筹课题:“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初中‘悦读生活’课程的开发策略研究”成功立项。借助此次培训契机,该课题负责人、日庄镇中心中学教师呼长波与韩晓光进行了深入研讨,深受启发。
呼长波表示,通过今天培训以及与专家交流,进一步厘清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法,开拓了课题研究的思路,这将有效提高课题实施质量。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科研素养与能力,做到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相互促进,为学校教育质量提升注入强大动力。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