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开学第一周,请把这些话讲给孩子,受益终身

2024-09-04 22:18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Array ( [0] => 110 [1] => 109 )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孩子们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踏入了校园。在新学期,孩子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开学第一周,老师不妨给孩子讲讲以下内容!

给孩子讲讲奥运精神

刚刚过去的巴黎奥运会上,运动员们挥洒汗水,为国争光。开学第一周,不妨给孩子讲讲奥运精神。

1.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实现突破

巴黎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取得了不少历史性突破。

当地时间8月4日,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前半程中国队第一,第三棒后暂居第三。最后一棒,潘展乐分段游出45秒92,完成惊天大逆转。中国队打破美国长达40年的垄断,拿下金牌。

除了更快、更强,还有更美。在巴黎奥运会上,中国花样游泳队历经41年,圆梦拿到奥运会金牌。

张晓欢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是中国花样游泳队队员,如今作为中国花游队主教练的她说:“从登上领奖台的突破到拿到金牌的突破,靠的是传承。我会像前辈一样,继续传承花游的精神,创造更多新的作品。”

孩子,生活是一场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旅程,而要在这个旅程中不断成长,就需要勇敢地去挑战自己。生活中的每个挑战都是一个成长的机会。新的学期,当我们面对新的任务或困难时,必须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个过程不仅让我们更加强大,还能够提高自信心,让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2.倾尽全力即是赢

巴黎奥运会中国女排迎战土耳其队时,双方鏖战五局,中国女排最终2比3不敌对手,无缘本届奥运会四强。赛后多名球员泪洒赛场。令人感动的是,现场的中国球迷则始终没有停下助威声。他们挥舞着五星红旗,反复高喊中国女排加油,中国女排不哭。

生活中有很多比赛,胜败乃兵家常事,谁也不可能是常胜将军。没有夺冠,抑或没拿名次,都不要过于苛责自己,为了比赛,挥洒汗水、咬牙坚持,只要努力拼搏过,就无憾。

3.把运动作为磨刀石

运动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强健的体魄,更是在磨炼人的精神和意志。健美的身体、优雅的动作,意气风发的样子,都是运动的嘉奖,奥运会上的运动健儿的从容和自信正是他们长期运动带来的结果。

孩子,较好的运动能力带来的是“尽在掌握”的安全感,能帮助我们学会“自我相信”,看到自己每一个进步的瞬间,就是证明自己的努力是有成效的。

给孩子讲讲读书的力量

孩子在上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读书,那为什么要努力读书?新学期,请告诉孩子读书的力量。

1.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阅读,不仅仅会让现实的旅途更加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能让精神突破现实与身体的桎梏,来一场灵魂长足的旅行。

你无法去到的地方,文字载你抵达;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

那些读过的书,会一本本充实你的内心,让虚无单调的生活变得色彩斑斓。那些书中的人物,会在你深陷生活泥潭之时,轻声地呼唤,激励你拒抗苦难,勇往直前。

2.书中未必有黄金屋, 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

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

读书,就是使你拥有打破人生边界的底气,积累不断超越自我的资本。一个人越是想要精进,越需要书本的沉淀和文化的加持。你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不断提升自我,将人生紧紧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3.别抱怨读书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很多人都说,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读书却是最好的捷径。

不读书的人,目之所及,就是全世界。读书的人,才能发现在自己的视界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无垠的远方。

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困惑,往往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无论是驱赶迷茫,还是对抗平庸,读书都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

新学期,多给自己一点时间,静下心来读一些书,它会一点一滴地滋养你、改变你,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给孩子讲讲何为教养

有教养的人有以下这些特征:

1.守时守信

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努力去做,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古人讲一诺千金,又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因为世界那么大,个人的力量太渺小,我们需要团结协作,诚信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的学期,希望你可以做到讲信用、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要兑现;如果经过再三努力仍没有做到,应诚恳地说明原因,表示歉意。

2.心态平和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许多自认为是不公平、受委屈的事,新的学期,如果你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可以和老师、家长还有同学聊聊天,向他们寻求帮助。胜亦欣然,败亦淡然,这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

3.大度宽容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更是一种境界和胸怀,它有仁爱的光芒,既能释怀别人,也能善待自己,更是一个人无与伦比的内在魅力。

新的学期里,希望每个孩子之间彼此友爱,互相宽容。

新学期孕育新希望,衷心祝福每位学子,在开学季播下梦想的种子,向阳生长,逐光而行!

本文来源 | 中国教育报、今日教育传媒、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山西省青少年心理与教育研究会等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