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中明确了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标准和路径。如今,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已成为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课题。8月29日,青岛十七中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博士冯翔做《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专题讲座。冯翔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演示利用生成式AI设计题目、制作教案、人机对话学习等操作,使老师们对将人工智能应用到课堂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讲座中,冯翔从GAI的概念、原理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入手,带领老师们对生成式AI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所谓GAI并不是一个高深的词汇,它是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缩写,即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基于算法、模型、规则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技术。风靡全球的ChatGPT就是代表之一。生成式AI实现了一种新的数字内容生成与交互形式。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完全可以利用生成式AI,制作形式多样的教学素材,这将给老师节省备课时间。
在与AI交流过程中,用户输入的内容有一个专业术语——Prompt,也叫提示词。它是给大模型的指令,它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一段文字描述。冯翔现场演示,输入“青山”、“绿水”、“碧波”等词汇,让AI创作一首诗词。AI每次输出的都是现代诗。而当冯翔进一步限定,加入“绝句、韵律、平仄”等要求时,AI输出的就是古体诗。
现场,老师们纷纷拿出携带的笔记本、PAD或手机,跟着冯翔一起操作。在使用生成式AI时,可以设定了一个人物,让其具备特定的知识、能力和沟通方式等。当和AI对话时,就像跟一个拥有特定领域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对话,这样用户可以更精准地学习想要的内容。
冯翔总结了Prompt的构建原则,如清晰而具体的指示、输出的结构、提供事例、指定完成任务所需的步骤等。他又借助ChatGPT、百度智能云千帆、讯飞智文等生成式AI,讲解了如何在这些平台上开发教学模型或资源。例如,在AI里输入“你现在是7年级物理教师,希望你设计一份关于光的折射的学案,我们对这份学案有如下要求……”AI会生成一份完整的学案,当生成的学案无法达到理想状态,教师可以不断修正Prompt里的内容,直到学案达到自己的要求。
培训现场,冯翔还演示了利用生成式AI进行教学参考资料提取、疑难问题解答、学生学习诊断、设计评价指标和方式。老师们三五人一组,共同探索各个生成式AI平台上的操作,忙得不亦乐乎。通过亲身体验,老师们真切感受到了冯翔所说的“GAI改变了资源供给模式,催生了新的教学方式,孕育了新的备课方式和新的评价手段。”
高一政治教师方丽慧认识到,AI不仅能提升教学效率,还能精准捕捉学生需求,实现因材施教。它像是一位智慧的助教,助力教师更高效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这次培训让她坚信,未来教育将深度融合AI技术,开启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新篇章。
“在今后教学实践中,我可以利用AI技术开发的辅助教学软件,如智能答疑系统、个性化学习推荐系统等,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解答疑惑,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资源。我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这些工具,同时收集反馈,以评估其效果并优化教学策略。”高二数学教师程子辰说。
高二语文教师李崧源表示,通过亲手操作生成式AI工具,我亲身体验到了它们在教学中的强大功能和便捷性。我尝试利用这些工具生成教学材料、设计个性化学习路径,并与其进行互动,这让我对生成式AI在教育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种智能化的教学方式,无疑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当天,青岛十七中教导处副主任李思聿老师们做了新学期数字赋能实施培训,介绍了数字化“教学评一体化”、数字化工具使用和新学期数字化重点工作。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文 高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