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近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了《山东省2024年普通类常规批第1次志愿投档情况表》,一些自媒体开始炒作称“山东19万文科考生志愿滑档”,对此,青报教育在线经过采访发现,19万名文科生滑档显然是夸大了。
非物化考生上线总数都不到19万
2024年是新高考地区高等教育招生实行“物化同选”的第一年。“物化同选”指的是高校绝大多数的“理工农医”类专业要求考生在中学阶段同时选学物理、化学两个科目。由此,同时选学物理和化学的考生被称为“物化考生”,而没有同时选学物理和化学的考生被称为“非物化考生”。“19万文科生滑档”传言中的文科生,指的是“非物化考生”。
据统计,2024年山东省选择物理的考生约有29万人,选择化学的考生约有27万人,同时选择物理和化学的考生约有26万人。2024年,山东省一段线上的考生约有32万人,其中选考物理的考生约有19万人,选考化学的考生约有18万人。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按比例大致推测,2024年山东省一段线上的物化考生约有16万人,进而可以计算出非物化考生约有16万人。
滑档指的是考生分数达到本科线,填报志愿后却未被任何学校录取。而山东全省的非物化考生的上线总人数也就16万,不可能都滑档。坊间传言“19万文科生滑档”显然是不实之辞。
受影响最大的是单选物理或化学的考生
虽然坊间传言的19万数字有所夸大,但对于今年的非物化考生来说,上本科确实比往年更难了。
“物化同选”提高了90%以上的理工农医类专业的招生门槛。在过去,考生只选学物理或只选学化学都可以进入高校的理工农医类专业,但今年,只有同时学习物理和化学才能进入高校的理工农医类专业。
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2023年,该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都仅要求选学物理一科。但2024年,该校的这两个专业都要求同时选学物理和化学两科。
所以,“物生地”“化生地”“物生政”“化生政”等单选物理或单选化学的偏理科考生,只能报考高校的人文社科专业,和极少数的理工农医类专业,在大学录取方面受到极大影响。
高校的人文社科专业涌入了大量的单选物理或单选化学的偏理科考生,同时这些专业也对物化考生敞开大门。导致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僧多粥少、供不应求”,分数线大涨。纯文科或偏文科考生本就不大的高招“蛋糕”被进一步蚕食。
以青岛大学历史系为例,去年该专业的投档最低位次为66372名,今年最低位次为48310名,位次上涨18000多名。而这是人文社科专业的普遍现象。
“物化同选”定于两年多前,为何反应迟钝?
需要指出的是,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早在2021年12月31日就公布了《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这份文件完整地公布了2024年普通高校各专业的招生选科要求,“理工农医”专业实行物化同选。文件公布的日期正是本届高考生高一上学期还未选科的时候,学生、学校和家长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
“选科那会儿我们就应该是知道的。”“高一那会儿这个通知就已经发布了。”在“山东非物化考生遇冷”的相关新闻评论区,有ip为山东的考生如此评论道。
“当时分科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物化捆绑了,我儿子当时非要物政史,我坚决让他选了物化生。”一位ip为山东的家长这样评论说。
即便政策提早两年半公布,但山东学生同时选学物理化学的却没有那么多。2024年,山东省的物化考生约有26万人,只比去年增加了不到2万人,物化考生在全部考生中只占44%。而山东省2024年普通类本科招生计划约为25.8万人,其中约有15.6万人的计划仅面向物化同选的考生,占了60%多。供给端与需求端的不匹配,造成了高校招生录取时的尴尬局面。
为何山东考生在“物化同选”新政下的反应有些迟钝?对此,青岛市一所公办高中的校长对记者表示,2021年底,理工农医类专业“物化同选”明确后,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指导学生高度重视物化同选这一重大变化,物化同选的人数比上一年大幅增加,“尤其是那些无论如何选科,分数都在一段线附近的学生,我们当时都会建议他同时选物理和化学,这也是一个策略。”但是,仍然有一些学生在物理和化学中只选择一门,“那时候大家只知道要求物化同选的理工农医的专业门类占了专业门类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但没有预料到实际招生的计划数居然能超过总计划数的60%。”他坦诚地说。
据统计,青岛的物化考生在全部考生中占比约为43%,与全省44%的比例大致持平,青岛的情况大致能反映山东省在“物化同选”新政下的整体概况。
采访中有人指出,山东省历来是一个文科大省,同时选择物理和化学的考生历来都不算多。即便政策部门早早地公布了选科指引,但由于缺乏对高考当年高校招生计划数的准确预估,许多学生和家长仍旧选择了较窄较拥堵的一条升学路。但未来几年,随着“物化同选”政策延续,考生们的选择和高校专业的学科要求终会走向平衡。
青报教育在线 丁境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