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海岱惟青州”,作为古九州之璀璨明珠,青州承载着七千余年文明之光,人文底蕴深邃,地域文化独树一帜。7月11日,青岛一中学子的研学之旅进入尾声,同学们来到青州,攀云门山,赏风光无限;学青州博物馆,观古韵今风;驻青州古城,踏岁月印记。
第一站抵达云门山。这座国家5A级瑰宝,以壁立千仞之姿傲立,松柏苍翠,点缀其间,景致错落有致,美不胜收。尽管海拔只有四百米,但炎炎夏日、热浪袭人,气温已经攀升至30度,面对高温与体力的双重挑战,同学们没有轻言放弃。他们相互搀扶、彼此鼓励,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浇不灭心中那份对山顶风光的向往与渴望。高一十二班丁享彤表示,“同学们之间的相互鼓励与帮助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无论是登山途中还是在人生的旅途之中,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登至云门山顶,俯瞰四周,壮丽的山川景色尽收眼底。高一十三班仲文可面对此情此景赞叹道:“在顶峰俯瞰云雾缭绕的山腰,苍翠树林若隐若现,宛若仙境,蔚为壮观!”高一十四班王锦烨俯瞰山下时感慨:“踏遍春山,归来高卧,笑濯苍浪足。当顶峰的云浪拨弄发丝之际,我恍然明白了所谓登顶,便是无数次崩溃后,没有被打败的执着。山巅固然气象万千,但一步一步登山的信念与勇气更为璀璨。”高一十一班许润警感叹道,“站在山顶向下望去,青翠的树,远处的山,这世间万物的一切,这无限生机的旷野,正是我所向往的远方。”
情感抒发之际,同学们不禁共同吟诵起《望岳》《登飞来峰》和《题西林壁》等脍炙人口的诗词,将内心的豪情壮志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此次登顶云门山,不仅是对学生体质的锻炼,更是对意志力的磨砺。青岛一中学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勇攀高峰,挑战自我”的精神风貌,更彰显了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视,坚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纳入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在领略了云门山“会当凌绝顶”的雄浑壮阔后,同学们来到青州博物馆,深入体会历史的深邃与中华文化的浩瀚。步入馆内,明代状元赵秉忠的“状元卷”、东汉时期象征吉祥绵延的“宜子孙”玉璧,以及龙兴寺遗址中出土的精美佛教造像等稀世珍宝,如穿越时空的信使,静静诉说着青州绵延不绝的悠久历史,同学们都沉醉在这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之中。高一十四班王锦烨深刻理解了“一座青州城,半部中国史”的内涵,他表示“文物件件盏盏,铺开历史,我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更应从不忘本来中获取开辟未来的力量。”
在问及印象最为深刻的文物时,高一十二班郭子琪推荐了三大镇馆之宝,她认为“状元卷——青州状元赵秉忠的殿试试卷,卷首题写‘第一甲第一名’,激励吾辈新青年奋发向上。永恒的微笑——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温柔的眼眸,慈祥的微笑,跨越千年的对视,让我们有勇气笑着面对挫折。汉代宜子孙玉璧——白中透黑的玉璧,雕琢着精巧的花纹。‘子子孙孙,宜室宜家’,我们得以感受古人对平安吉祥的向往与期许。”
下午,同学们来到了本次研学的最后一站——青州古城。漫步在东门大街,一砖一瓦都散发着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引领着同学们穿越时空长廊,与历史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脚下的石板路记录着岁月的流转,每一步都踏出了历史的回响,使同学们感受着跨越千年的历史沉淀。
此次丰富精彩的研学之旅在每位师生心中都镌刻下宝贵记忆。青岛一中教师袁春丽表示,“此次黄河流域研学之旅,让同学们真正触摸到齐鲁大地的文化脉搏,加深了青年人对血脉相连的家乡的理解,促进了对生养于斯的这片土地的认同与热爱。”同学们亦纷纷表示“这些研学地点都太有意义了,还会带着父母再来一次”“舍不得走,希望再多看几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三天的探索求知之旅,不仅是知识的积累与心灵的洗礼,更是同学们未来两年奋斗征程的崭新起点,激励着他们勇往直前,携手攀登新的高峰。
青报教育在线 刘潇怡 孙雯琪
通讯员 丁享彤 仲文可 王锦烨 许润警 郭子琪 张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