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是为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7月7日,青岛二十六中教育集团举办提升课堂教学策略骨干教师专题培训。学校邀请南京市知名教育专家朱建明和青岛市教科院副院长李一到校,围绕教师队伍建设、班主任能力提升、课堂教学变革、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专题培训,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培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优质教学的核心是什么?怎样促进教学优质发展?朱建明从“基于核心素养的精致教学设计与改进”出发,强调优质教学的核心构成在于师生创生、创造、创新。优质教学的实施途径在于扩大教与学之间的“公共区”,增进教与学之间的“共鸣区”,拓展教与学之间的“共生区”。而教学主张是最直接、最精炼的表达。
教学改革、学科建设、教师发展的关键要素是理念及其品质,而理念的显化之一就是教学设计。朱建明向大家分享了南京特色的各类教学设计,他强调,不管是哪一种主张的教学设计,都需要随着相关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归属还是要走向课堂。“收获太大了!”“只有学生学会、会学,才是成功的教学!”在场教师纷纷表示,朱老师的课由简入深,让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设计本质内涵,为接下来课堂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认识。
“第一部分要分享的是‘努力践行教育家精神 做精彩出彩教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是‘精彩出彩’而不是其他的词?”培训伊始,李一抛出的问题引起了在场老师的深思。紧接着李一谈到,对于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有句话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对于教师来说,更要做好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做学生喜爱的人。
谈到新课程理念时,李一分享了《知识和未来的学校》中的一句话,“课程决定了学校教育的目的,反映出学校期望它的学生经历怎样的旅程”。他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课程教材来说,关乎着民族未来。每一个老师都认真去对待课程思政,发挥每一学科、学科之间的育人功能,在教学实践中下功夫,让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
关于如何推进教学深度改革,李一着重从教师的责任入手进行了分析。李一提出了四点建议:教师的角色要从学科教学向学科育人转变,要从课程执行者向课程建设者转变;教师要正确认识选课走班的实践价值,配合学校推进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师要主动提升个人技能与专业素养适应学科教研组运营模式;教师要主动适应学生生涯指导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需求。
“教师的成长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老师们表示,此次学习收获颇丰,大家对未来的教学有了很多新的思考。教育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他们成为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人。
青报教育在线 王之冰 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