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少年强,则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是关乎国家民族素质的大事,体育锻炼是学生增强体质、享受乐趣、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在“双减”政策与“五项管理”背景下,莱西市沽河街道孙受中学高度重视体育教育,不断开发4N体育课程,即通过体育课、社团课、大课间、一月一赛四种不同的形式,积极探索“体教融合”之路,为全新体育课程“量体裁衣”。
转变教学模式,培养运动兴趣
“体质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基础,也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姜元韶表示。为提升体育教育水平、打造独具特色的“体教融合”之路,莱西市孙受中学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各年级、每班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在课程设置与教学上,强调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体育养成为导向,探索“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
课间三联动,增强学生体质
此外,学校定时、定点、定内容、定负责人组织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30分钟“大课间”,设计了三联动大课间活动模式——将眼保健操、亮眼操操、跑操三项为一套规定流程接续进行。每当大课间铃声响起的时候,学生们都会根据节拍做好眼保健操,然后行进至各自的活动场地,一起随着音乐依次开展阳光亮眼操和跑操活动。日复一日,不仅缓解了学生眼部疲劳,保护了视力,还增强了体质,提高了身体素质。
开设体育社团,促进特长发展
为聚焦学生个性发展,学校特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课程:足球、篮球、乒乓球、跳绳、体能……将其作为体育课堂的第二阵地,利用每周社团时间,拓宽体育课程领域,促进学生特长发展,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和爱好的体育运动项目上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学们,在运球时,一定要注意保持身体直立,控制好力度和速度……”操场上,学校篮球队的孩子们正在体育老师的示范下认真完成着训练动作。而这一幕,仅仅是学校以体树人,打造体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冰山一角”。
一月一赛,提升体育素养
学校在学期初就规划了“阳光体育健身心,一月一赛促成长”每月不同主题的体育比赛项目,将合作型体育活动按照每月一内容的方式进行合理规划,全员参与,拔河、跳大绳、踢毽子、袋鼠跳……精彩纷呈,多种体育项目形成“人人参与活动、班班组织赛队”的校园体育文化。以赛促练,赛练结合,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同时也增进了班级凝聚力,提升了学生的精气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素养的养成。
春风化雨润小苗,只待大树参天日。莱西市孙受中学表示,此后将不断探索、不断改进,让学生在参与、感悟、体验、交流中像树一样成长,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激励年轻一代追求自身的健康和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抗压性、竞争意识、个人领导力,养成健全的品格和利他向善的正确价值观,成为社会发展的积极贡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