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作为岛城唯一中职代表荣登《人民日报》,轻工学校国奖学子是如何养成的?

2024-05-24 14:36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青报教育在线讯 近日,《人民日报》用多个版面刊登了《2022-2023学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其中,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2021级生物制药专业学生郭雅文上榜,是青岛中职学生的唯一代表,全山东省中职学生仅有6人。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是奖励在校生中特别优秀学生,而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代表,更是优中选优。优秀国奖学子是如何养成的?带着这个问题,青报教育在线走进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揭秘国奖背后的办学密码。

注重技能培养 塑造能工巧匠

对于上了《人民日报》,郭雅文表示,“刚开始感到意外、惊喜,但现在比较淡定了。”她坦言,获此殊荣的重要原因正是有国赛奖牌的“傍身”:2023年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化学实验技术赛项团体二等奖。在郭雅文看来,这些荣誉都离不开学校、老师的细心栽培。

据了解,轻工学校秉承“为新时代大国工匠奠基”办学使命,非常注重学生技能培养。作为第一批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立项单位、青岛市技能选拔赛承办校,轻工学校不仅在实验室、设备、实训条件上给予大量资金支持,而且形成一套完善的梯队训练制度,鼓励学生们去大赛平台历练。学生自高一下学期入校时进行选拔,高二上学期陆续组织学生参与市赛历练,高二下学期则加强训练,冲击国赛。同时成立技能大赛工作领导小组,师生之间通过“老带新,传帮带”模式定期交流,构建立体化培训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轻工学校对于学生技能实训也有独特的创新点,学校与东营化工学校、福建建筑学校等学校进行合作,打破校际壁垒,实现资源互享,技能互通,为学生备赛、参赛提供了优渥的备赛环境。此外,学校还开展现代学徒制,聘请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工作,无私帮助团队进行技能赛项的打磨与提升,通过讲座、展示、点评的方式督促团队进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很多参赛学生都在赛场中获得佳绩。

据统计,轻工学校近几年仅生物制药专业就荣获29枚奖牌:国赛一等奖1枚,国赛二等奖2枚,国赛三等奖2枚,省赛二等奖2枚,省赛三等奖3枚,市赛一等奖3枚,市赛二等奖6枚,市赛三等奖10枚。

师生“双向奔赴” 助力学生成长

“轻工学校的老师们非常善于挖掘闪光点,我就是在老师布置的一项项任务中逐渐发现自己在化学实验方面的优势,最终站上了国赛舞台,取得了优异成绩。”谈到教师的培养,郭雅文十分感激。在她心里,老师不仅是良师,也是益友。

“在国赛最后一个月,实验进入瓶颈期,制出的晶体纯度、产量都达不到比赛要求,一度想要放弃。但老师永远给我们鼓励和信心,不仅带我们去联盟校集训学习,还和我们一起做实验找出错误点,几乎每天都通宵达旦。”回首和老师并肩作战的这段时光,郭雅文仍记忆犹新。

而在轻工学校,郭雅文并非个例,师生相互成就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也恰恰是轻工学校强劲师资力量的映射。据了解,轻工学校非常重视班主任工作,每周都会开一次班主任会,对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鼓励班主任积极参加国家级班主任培训、青少年班主任论坛等提高核心素养。近年来,学校通过校企共育、阶段培养,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学校现有青岛市陈敏名班主任工作室,由优秀班主任担任主持人,骨干班主任担任成员。在名工作室的带领下,十余名教师荣获青年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班主任优质课比赛二等奖、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多名教师开出市级家庭教育公开课。

做事坚持不懈 学会迎难而上

据悉,郭雅文已在学校完成三年的学习,目前她已凭借国赛奖牌顺利申报了“山东省春季高考技能拔尖人才”,在春季高考中免于“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考试,参加了春季高考,向本科院校迈进。对于成功经验,她给出了一些建议:要及时发现与别人的差距,在实践中积极与别人交流学习,同时做事认真负责,学会迎难而上,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不懈。

“我有问题就会找她解答,她不会藏私,都会倾囊相授。”同学徐珍珍说,郭雅文的进步她都看在眼里,也是她学习的动力跟榜样。

“虽然她已完成三年的学业,但仍在学校学习,提升文化课水平,同时帮助同学们答疑解惑,巩固技能知识。”老师们赞扬道。在老师眼中,郭雅文是个“多边形战士”,不仅动手能力强,有自制力,还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正是在她的带动下,班级学生学习劲头强,荣誉感强,不仅连续三年在合唱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荣获省级优秀班集体称号,多名学生还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在省市比赛中获一等奖、二等奖,冲刺国赛。

“我希望能成为一名科研人员。”说起未来规划,郭雅文希望在升入大学后进一步学习化学专业知识,完成少时的梦想。针对这个暑假最重要的安排,郭雅文表示会进入合作企业进行实习,不断充实自己。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