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连续几天自招榜单揭示,备受关注的自招考试终于落下帷幕。据了解,2024年青岛市区初中毕业生2万名左右,报名自招考试的约有1.3万人,青岛25所学校共计划招收3500人,考生依旧突破万人大关。但暂时的热度褪去之后,更多中考自招“真相”浮出水面,仍需要我们做一个冷静地总结与思考。
青报教育在线注意到,今年从学校到家长、再到学生,都保持一种平和、理性的心态,对待中考自招的态度也日趋成熟和稳健。
学校方面,不单纯追求报名人数和热度,更注重对考生的全面评估和科学规划;家长不过度参与学生的报考选择,尊重学生意愿及学校指导,多数想“做好后勤保障”;很多学生不再盲目摸高二中58中,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重视基础的学习,这届中考自招考生以一种冷静而理智的态度,“智取”上岸。
时间节点很重要,战线不宜过长
最近各校录取榜单出炉,自招成绩受到广泛关注。有成绩亮眼顺利上岸的学生,也有因为各种原因遗憾落榜的学生。
青报教育在线多方采访了解到,很多学生成绩很好,最终没有上岸的原因主要在于介入自招的时间节点不合适,加上在是否自招的选择上摇摆不定,最终没有考入心仪的学校。
因此,介入自招的时间节点很重要,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过早介入会拉长时间战线,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过晚则会影响考生心态,容易在准备中“病急乱投医”,打乱节奏。
据了解,一般来说,很多学校会在初二下学期召开家长会,借助考试成绩与家长就自招相关问题进行介绍和沟通,在初三下学期开始便综合考试成绩帮助学生进行自招报名前的评估与选择。因此,学生及家长需要在这个时间节点内,充分了解自招政策和各校的招生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和规划。
更加精准地指导,更加科学地规划
今年自招考试,青岛众多学校都表现出了对自招考试的重视,为考生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备考计划,一般从初三下学期开始集中备考,安排面试辅导。
“老师会综合几次考试成绩给我们建议,还针对自招考试成立了社团,理化老师利用托管时间对我们进行专门指导。笔试结束后,学校对我们进行面试培训,让我们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青岛崂山实验中学初中部获得二中国防班录取资格的李睿告诉青报教育在线。
“老师会帮我们制定学习计划,利用托管时间为我们提供专业的辅导,组织测试检测我们的长处与漏洞,让我可以有的放矢,不会在考前像无头苍蝇一样迷茫。”青岛61中获得二中强基班录取资格的沈崇骏分享道。
“这次自招考试学校对我的帮助很大。我们学校会提前摸底,制定具体的辅导计划。也是从初三下学期开始安排物化老师进行辅导,为我们量身定制补漏点复习题。很重要的一点是,学校在考试前举办了自招面试辅导讲座,讲了很多面试实用技巧,对我面试很有帮助。”青岛七中获得二中强基班录取资格的匡亚禾说道。
“基础最重要,不要盲目拔高”
自招考试不仅是对学生知识储备的检验,更是对学习方法、应试策略的综合考查。今年的自招考生普遍表现出对基础的重视,不再单纯追求题海战术,而是更加注重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我觉得自招有很多题目都是基础题和中等题,我认为自招最主要的还是要巩固好基础知识,不要盲目去学习很多复杂高中知识。”青岛七中获得58中自招录取资格的韩锐同学分享道。
“我报名的是青岛二中的国防班,我感觉自招题目中基础题的占比很大,基本不会有什么超纲的题目,所以稳固基础拿到前面的分数很重要。同时还要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因为附加题题目都会给出相应的知识点,需要有现场学习和解题的能力。”青岛崂山实验中学初中部获得二中国防班自招录取资格的程致睿补充道。
家长依旧热切关注,但更加理性
青报教育在线注意到,成绩优秀但并不是特别拔尖的学生家长往往更加关注自招择校问题,学生往往面临几个差不多的学校难以抉择。对此,家长们会放大选择范围,综合考虑学校的整体实力、专业特色、师资力量、校园环境等多个因素,以期望为孩子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高中,注重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不再一味追求所谓的“名校效应”。
“我们家长其实一直都很关注自招考试,但我们也知道,自招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我们会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和学业成绩,综合考虑各个学校的特色和优势,然后选择一个最适合孩子的学校。”一位家长表示。
一位考入青岛十九中的考生家长告诉青报教育在线,“根据孩子学习情况,我们选择了十九中,没有盲目摸高。十九中不仅是我的母校,也很适合我孩子的学情。”
“基本上我们还是以孩子为主,主要是想做好后勤,感觉学校已经把大方向带得很好了。”另一位家长分享道。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认清孩子的能力,理解升学路径并非自招一种,这种理性的选择态度,无疑为不断升温的自招考试带来了一股清流。
青报教育在线 王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