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今天的讲座点燃了我心中的一团火,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做有温度的教育,眼里有光,心中有爱!”3月27日,市南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师德师风宣讲活动在青岛第二十六中学教育集团(浮山校区)举行,活动邀请潍坊昌邑市围子初中校长姜勇作专题讲座。姜勇以“过一种有爱的教育人生”为题,通过一个个亲身经历的教育故事,阐述了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与担当,让老师们对“教育家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无论是教育家精神还是立德树人,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又该过一种什么样的教育人生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姜勇介绍了他在三所薄弱农村学校的任职经历,他让濒临撤并的学校成为当地样板校,创造学校7年学生零辍学、家长零投诉、满意度百分百的亮眼成绩,两年间将教学质量处于末位的学校提升到全市第二……
在惊讶于这些巨大转变的同时,大家更加好奇是什么力量能让这些学校短时间内涅槃重生。姜勇把重点放在了家校共育上,他认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永远的底色,没有家长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为此,他成立家长夜校,利用晚上闲暇时间把家长请到学校,带领干部们分期传授家庭教育知识。另一方面,他和老师们成立讲师团,送教上门。讲座地点有时在村委会,有时在农家院,还有的时候在田间地头,引导家长做优秀父母,凝聚家庭的力量,使得家长对学校认可度不断提升。
学校的蜕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校长、老师、学生和家长一起“写”出来的。作为校长,姜勇每天都要写一篇教育随笔,他还要求任课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青年教师每天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周写一篇教育成长故事,班主任每周写一封家书,学生每周写一篇个人成长周记,鼓励家长每天写一篇亲子日记。所有人形成了一股笔耕不辍的合力,夯实自身成长的基础,更奠定了教育的根基。
在姜勇看来,教育家精神的核心是爱,只有心怀爱的教育,才能激发教师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姜勇曾遇到过一名身高不足一米的学生小孙。小孙因为身材矮小,别默寡言,自卑孤立,学习成绩也一般。姜勇丝毫没有歧视,先后家访四次,了解到小孙父母都是侏儒人,生活艰辛。姜勇除了在物质上帮扶外,更希望帮助小孙找到自信。于是,姜勇开始陪同她一起就餐,让其他同学接近她,鼓励小孙培养唱歌的爱好,并为小孙创造机会,让她站在全校两千多名师生面前一展歌喉。渐渐地,小孙性格上发生了转变,参加班级活动更加积极,学习动力也比以前更足。
下乡家访停电摸黑吃面条、把最难管的学生“收入囊中”、四个家长跟随听讲座十余场……讲座中,姜勇还分享了他与学生、家长间的诸多难忘的故事,其中折射出他对教育的感悟:“一所学校的成长史就是校长老师和家长学生谈一场终生难忘的恋爱!”“用初恋般的情怀做教育,让教育的温暖浸润每个炊烟升起的村落。”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句句动情的话语,让老师们深受触动。今天的讲座让市南区燕儿岛路幼儿园教师张添瑜充分感受到了教育家的磅礴力量。他认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关爱每一个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做好孩子的榜样,用爱伴随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青岛市实验小学教师滕颖颖认识到,教师不是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而是一份有责任、有担当的事业,作为一名成长在市南教育沃土上的青年教师,更应该在教育中用爱和责任点亮学生的未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也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将爱贯彻到每一个的孩子的心中。”青岛宁德路小学教师许杰说。
与会教师们还表示,要将姜勇校长的育人智慧内化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争做有态度、有温度、有专业的“教育者”,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是关乎教育满意度提升的关键因素,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最高要求。接下来,市南区除寒暑假外每月将组织一次师德师风宣讲活动,充分发挥学区内各校(园)级师德宣讲团成员和师德师风典型人物榜样引领作用。同时利用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宣传橱窗和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广泛宣传活动开展情况,营造各校(园)强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