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编者按 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布《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在新区东北部区域实施教育提升工程。眼下,王台街道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加快整合教育资源,硬件设施与软件实力两手抓,致力于打造一所所既具备现代化教学设施,又拥有丰富教育内涵的基础教育。
此次青报教育在线走进王台,探索这片正在崛起的土地上的基础教育新篇章。
建校近102年的青岛西海岸新区王台初级中学见证了王台片区的发展。从家家户户造织机的传统老工业乡镇蝶变为强势崛起的“芯屏”产业新城,王台片区一路向新而行。与之相呼应的是王台初中紧跟区域发展趋势,改善硬件设施,不断提升办学软实力,基于本地生源情况,打造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学校教育。以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王台片区发展大局的同时,学校也实现了乡镇中学的华丽蜕变。
旧貌换新颜,老校释放新活力
“这几年学校真的是大变样,我们不仅能够在更加宽敞的教室里学习知识,还拥有了功能教室、体育馆,体育活动再也不怕刮风下雨了。”细数近年来学校校园的变化,王台初中学生家长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学校九年级7班刘卜菲告诉青报教育在线,以前学校只有一个四层的教学楼,也就是现在的“致远楼”,教室紧张,学校操场建成时间早,使用时间长,以前男同学踢足球时常常尘土飞扬。
2019年,王台初中旧貌换新颜,在原址上对学校进行了改扩建。教学设施完善、教育装置配备先进的“明德楼”在110亩的校园中拔地而起,图书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机器人室、科技展室等30多间专用教室丰富孩子们的学习体验,400米跑道标准操场、内设篮球场地1块、乒乓球场地4块、排球场2块的尚体育馆让孩子们尽情挥洒运动汗水,收获健康和快乐。
与此同时,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发挥环境育人作用。如“明德楼”一共分为四层,一层一主题。一楼主题为科技创新,该楼层设置了实验室、科技展室等空间,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和机会,墙面装饰极具未来感科技感。二楼主题是阅读文化,四大名著跃然墙面,将一幕幕传奇故事娓娓道来。三楼突显王台本地特色,回溯了本地纺织机械、王台古镇、当铺街、王台戏楼等历史变迁。四楼则突出美育,学校将中国传统乐器模型和师生亲手完成的书法、画作悬于楼道两旁,潜移默化引导孩子们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
“我们家长走在校园里,心情感到无比舒畅,走在楼道间,处处是教育,时时能受到优秀文化熏陶,坐到教室后面,看到老师们灵活运用信息化的手段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免感叹咱们学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回忆起家长开放日时进入学校的感受,刘卜菲的妈妈点赞学校为孩子们打造了和谐的校园环境,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成长氛围。
赋能教师成长,教育更具质量
要想办好一所学校不仅要有硬件的“高颜值”,更要有软件上的“高品质”。
在校长丁肇伦看来,建设高品质学校关键在“人”。为此,一方面,学校大力培养和选拔启用年轻干部,使干部队伍结构优化、素质优良、数量充足,增强学校管理活力。另一方面,学校不遗余力支持教师成长。学校发挥区级名师工作室“王本杰名师工作室”示范作用,通过集团化办学教师交流、专家讲座、研修等一些列“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近几年我的专业成长十分迅速,出示了青岛市名师开放课、青岛市公开课、区级公开课,获评区级优秀教师,课题《学困生转化策略》获青岛市立项并顺利结题。我认为这得益于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学校数学教师王芳2018年加入了“王本杰名师工作室”。王芳介绍,工作室每周聚焦老师们当下困惑举办一次培训活动,培训内容涉及数学专业知识、课堂教学经验的分享,学生管理方法上的探讨。工作室还建立微信工作群,能够快速响应和及时回复老师们提出的问题。
学校教务处主任陈洁介绍,自2019年与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初中实施集团化办学以来,同课异构、集体备课等大量的学习交流机会也令学校的每一名教师受益匪浅。“以英语为例,每周二的下午学校英语教师都会与实验初中英语教师集体备课,共享知识、教学方法和经验,这让我们教材的的把握更加透彻,再结合对本校学生的学情分析,打磨出学生喜爱的精彩好课。”
如今,学校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学校走出了一条“内涵发展,质量立校”的办学之路。目前,学校有青岛市优秀教师3人,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8人,青岛市教学能手3人。在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也取得了国家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体育达标先进单位、山东省首批人工智能教育示点学校、青岛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中小学高水平现代化学校等诸多省市级荣誉称号。
因“趣”施教,成长更加多彩
“要不是当时老师鼓励我参加美术特长考试,一直辅导我绘画,也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目前就读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艺术设计专业的闫佳慧是王台初中2020届毕业生,谈及初中三年闫佳慧历历在目。闫佳慧说,自己学习成绩平平,但从小就喜欢绘画,所以初中一入校就报名了学校的美术社团。在社团活动中自己的兴趣爱好得到了滋养,后来走在老师的引导下走上了美术特长升学的道路。
而在王台初中,像闫佳慧这样通过社团发展自己的爱好,用兴趣成就升学之路并非个例。每年王台初中都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通过书法、美术特长考入理想高中。
对此,丁肇伦表示,初中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在于一次中考,更在于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让更多的孩子人生出彩。基于此,学校提出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培优转差、分类推进”的育人策略托举每一名学生的成长。
日常教学中,学校推行分层教学,每个班的学生根据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分成两层。针对成绩稍弱的学生,老师在课堂中会更多的侧重学生基础知识掌握,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会拓展部分知识。而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能确保学有余力的学生“吃饱”,又能让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吃好”,不让学生因知识过难或过易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学校副校长赵松岿介绍,学习之余,学校每周开设一次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舞台。学生们可以在机器人、编程、书法、美术、乒乓球、篮球等20多个社团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团,享受参与其中的乐趣,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发展特长爱好。“经过长期的探索我们发现,兴趣爱好和学习互相成就,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往往在未来的成长中后劲更足。”
教育因城市而兴,城市因教育而强。王台初中正一步一个脚印,厚培育人土壤,扎实推进学校育人质量迈向更高的台阶。在这片育人沃土中,王台学子也正释放着他们独特的个性,奋力茁壮成长。
青报教育在线 高晶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