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崂山区宁真小学刘娟:用不浪漫的勤恳与真诚,办好“家门口”的学校

2024-03-08 08:45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三月春风里,到处传唱着各行各业的巾帼赞歌,展现着不一样的“她”力量。她们,以女性独有的坚强和柔韧,于平凡之中绽放不凡之美,在不同的岗位上,用“她”力量扛起责任和担当。

用“纯粹”这个词来形容刘娟,或许最为合适。大学毕业后没有任何杂念,唯一的信念是“家乡送我走出来,我就该回家乡去”;在她的朋友圈,全部的内容都在记录宁真的孩子、老师与一草一木。

作为一名校长,她仪表端庄,素朴持重,净朗的言辞间没有半点精于世故的影子。从到崂山区宁真小学任职以来,刘娟尽其所能,将这所远离城区的山村小学一步步建设成了她心目中的模样。这期间或许并没有什么超前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引,她只是把学生和教师的成长装在心里,再勤勤恳恳地去做,去实现,用行动诠释教育战线的“她”力量。

做有情怀的教育

办父老乡亲家门口的好学校

进入宁真小学,记者瞬间被孩子们欢乐的氛围所感染。他们肆意奔跑在校园里,无拘无束,见到老师会热情地迎上来打招呼,丝毫没有胆怯。

崂山区宁真小学是一所地处王哥庄街道西片山区的小学,学校教师平均年龄48岁,学校近300多名学生来自远近的10个村庄,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所山村小学里,却有着一批不甘平庸、勤奋好学的山区孩子,扎根山区、无私奉献的教师团队,淳朴善良、支持教育的父老乡。这背后是刘娟担任学校书记、校长的八年来,久久为功的成果体现。

2015年,刘娟从晓望小学调任宁真小学担任书记,2018年正式成为校长。

身上拴着众多家长、学子们的殷切希望,刘娟迎难而上,先是申请资金为学校焕新颜,亲自带领老师们布置走廊、教室,彩色的教学楼、宽敞的社团活动室、绿草如茵的操场,学校变身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样子;家长们多淳朴老实,对孩子的教育却一窍不通,刘娟带着教师团队走入每一位学生家,在家访中根据不同家庭的情况,给家长传授教育理念与知识,在学校召开分层家长课堂,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在崂山教体局的支持下,招聘优秀青年教师、外调经验丰富教师支援学科教学,聘请青岛大学学生为孩子们带来更加丰富的艺术课程体验,老师们相互切磋,精心磨课,孩子们的学科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此外,刘娟根据在外学习的经验,为1-2年级的孩子增设礼仪课,孩子们越来越有精气神,越来越讲礼貌;为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开设了乡土课程体系,带他们了解父母的工作,了解家乡的一土一木。她说,我想我最看重的,是希望通过小学6年的教育,送给孩子一生受益的品质,不辜负父老乡亲对我们的重托。

在刘娟和全体教学团队的努力下,宁真小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荣获青岛市高水平现代化学校、青岛市文明校园、青岛市阳光校园、青岛市优秀示范家长学校、山东省地震科普学校、山东省首批绿色学校、山东省书香校园、全国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等荣誉称号,真正实现了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依托“真诚教育”办学理念,静心办父老乡亲家门口的好学校,唱响新时代教育的赞歌。

山区的孩子绽放

与城市孩子不一样的精彩

刘娟也是在山村小学毕业的。上大学时,来自城市的同学会唱会跳,会弹钢琴会画画,让她内心十分触动。那时,她在心里默默想,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让山村孩子有和城市孩子一样的学习机会。

2022年,刘娟邀请专家成立了乡土文化课程体系指导小组,指导课程梳理工作,通过校外专家、校内老师、学生、家长一起进行资料收集整理,编写宁真小学“求真·立诚”乡土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形成了以“真诚教育”为核心,以“求真、立诚”为育人路径,充分挖掘利用本土人文资源,从自编校本课程、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以及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等方面入手的“求真·立诚”乡土文化课程体系。

“求真·立诚”乡土文化课程利用课后托管时间开设了崂山螳螂拳、剪纸、石艺、面塑、古筝、茶艺、无人机等10余项社团课程,周周都有社团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和展示舞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一堂堂“七彩乡土文化课程”完成了刘娟的心愿,更让孩子们收获到了知识和快乐。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石块,经过孩子们的巧手绘制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孩子们手中的剪刀在红纸上翻飞游走,剪出了一幅幅富有艺术气息的剪纸作品;身穿黄色螳螂拳武术服,孩子们在一招一式的动作中体验国粹非遗之美……如今,在市区的各类活动、展演及附近村庄纳凉晚会上,宁真学子已经成为备受期待、奖项加身的 “常客”。

但最令刘娟骄傲的是,“每年会举办的武术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书画比赛,我们的孩子们全员参与,一个不落,孩子们个个能歌善舞、能写绘画,每个都能自信地上台展示自己的风采!”

她背后的她们

齐心协力为孩子也为家乡

宁真小学的老师是这样评价刘娟的,“刘校长好像有永远也使不完的劲,看得我们也干劲满满,不敢松懈。”而对于刘娟来说,每一个老师也都是宁真小学的宝,任何困难大家齐心协力往前冲,没有任何人退缩。

老师们不光担任着学科教学工作,日常班车护航、课前课后托管等工作也离不开他们。宁真小学家长大部分从事采茶、馒头加工工作,早出晚归,为了解决家长们的实际困难,学校为孩子们开设了早托管与晚托管班,老师们早上七点到校、晚上八点甚至更晚回家已成常态。

每年三八节,学校班子和教师团队都是在工作中度过,但这对他们来说,陪伴孩子是最快乐的过节方式。在宁真,在刘娟的带头下,每一个教师都把孩子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宁真就是所有人的家,用真诚的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成为宁真教师的誓言。

谈及老师们的感人故事,刘娟如数家珍:学校缺教师,有的产假还没有休完就主动回校顶上;家里有了困难,顾不上照顾依然坚守岗位;身体不舒服了,能坚持的也尽量坚持;功课落下了,有的老师主动到学生家里补课;生病钱不够了,有的老师悄悄地帮着解决;单亲孩子,有的老师每年帮着买衣服。家长们经常拉着刘娟的手眼含热泪说:校长,您帮我好好谢谢俺孩子的老师,让俺孩子喜欢上了学习,喜欢上了学校。

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爱与奉献;选择了校长,就是选择了责任与担当。教育好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则幸福一方乡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刘娟用不浪漫的勤恳与真诚,来书写着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用爱来谱写着幸福的教育乐章,用智慧来开创农村学校教育的新篇章,办好“家门口”的学校,为乡村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青报教育在线 陈晓珺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