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1月31日,教育部公布“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名单。青岛二中作为青岛市唯一高中学校,获评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
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由教育部组织评选,旨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式变革、教育评价改革、场所场景构建、社会力量整合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破解难点堵点,探索科学教育实施有效途径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构建大中小学段纵向贯通、校内校外横向联动的发展格局,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制度创新成果,切实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和水平。
而此次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标志着青岛二中按下了“科学教育”的加速键。
青岛二中教师崔春蕊介绍,二中自办学以来,十分重视科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建起以课程及创新实验室为基础、以课题研究及创新实践基地为抓手,以学生社团活动及比赛为阶梯的“全系统”“全链条”“全贯通”培养模式,形成了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积极配合、学生主动参与的良好科学教育氛围。
多彩校本课程让学生感受科学魅力
在课程建设方面,青岛二中建立了“七大类三层次”共百余门星光课程体系,并进一步挖掘优化现有课程资源,形成了以创意思维课程为代表的科学研究类课程、以现代加工课程为代表的工程技术类课程、以生涯规划课程为代表的参与体验类课程、以模拟文化课程为代表的人文素养类课程为基础的四大类30余门创新人才素质培养课程体系。学校两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研修基地”。课程成果获评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典型经验案例、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及青岛市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优秀案例一等奖。
不仅有体系,更要有精品。学校坚持推动课程精品化发展,在校内开展精品校本课程评选活动,打造各类精品课程。如《航空模型》课程以项目为引领,以航模设计与飞行为载体,学生通过参与理论学习、模型制作、计算机模拟训练、外场遥控飞行、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及参加各级各类集训比赛活动的全过程,提升自身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学校评选出《模拟演辩》《戏剧与表演》《陶艺》等13门课程获评市级以上精品课程称号。
丰富实践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除此之外,青岛二中开展了丰富的科学实践活动,为科学教育相关实验在校内的开展提供支持。学校完善创新实验室群建设,依托投资近亿元打造的科创中心综合楼,打造机器人创客工厂、物联网等32个创新实验室和功能室。为拓展学生科学教育视野,学校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二十余个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共建学生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学生利用一年的时间,在基地导师指导下全面体验选题、开题、科学研究、结题、学术论文撰写的科学研究全过程,参与各基地的学术会议、科学考察等实践活动。截至目前,青岛二中共聘请基地专家300余位,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近1100余项,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超过3200人次。学生的结题论文多次发表在《自然科学》《海洋地质前沿》《山东化工》等专业期刊,并多次在研究性学习大赛中获奖。以2021级为例,学生共开展178项课题研究,参与人数727人,有13名学生入围2022年山东省“英才计划”。2022级学生目前共提报课题100 余项,有近300人参与。
机器人社团、第三维度工艺社等十多个创新类社团在二中遍地开花、蓬勃发展。在学校的支持下,机器人队在全国FIRST比赛中曾获冠军联盟队长、全国比赛山东站科技启迪奖、亚军联盟队长、香港站最佳激励奖等奖项,在Botball机器人比赛中曾获世界锦标赛一等奖、多次获最佳论文奖、Spirit奖和最佳编程奖;航模队在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曾获F3K团体亚军、P3C-2团体季军、P3S冠军和P3C-2个人冠军等荣誉,累计获得15金8银6铜。此外,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中也多次获全国一等奖。
青岛二中校长王先军表示,当前的时代变革和科学教育内涵的转变,对加强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建设提出了迫切需求,学校将持续推进科学教育工作,以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为契机,为同学们提供更加优质、更具特色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
青报教育在线 原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