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1月29日,青岛进入“两会时间”,市人大代表、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正高级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刘同军聚焦岛城“智慧教育”相关问题,带来了关于加大智慧教育投入,推动青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近年来,青岛市积极回应数字中国建设和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积极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积极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先后颁布了若干政策文件,为青岛建设人工智能教育标杆城市和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提供了重要支持。
但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以智慧教育为主要场景的青岛教育数字化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例如,近来部分区市中小学正在使用的智慧教学终端中,一些主要教学应用频现“服务到期”提示,许多教学必备功能使用受限,师生使用智慧教育开展教学的体验感和获得感降低。“青岛教育e平台”现有资源与一线教学的适配度较低,不能满足一线智慧教学需要。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小,频次低,“中小学校首席信息官”制度落实情况未公开,中小学信息化专家型校长、中小学信息化专家型学科教师培养力度有待提高。而这些问题正在制约着岛城智慧教育的深入推进。
对此,刘同军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加大政府对智慧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现有功能不消减,对一线教学支持效果不减弱,不倒退。
二是支持“青岛教育e平台”升级改造,按照力所能及、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着力提升平台对一线教育教学的支持功能,使学校能用、愿用“青岛教育e平台”开展线上教学、远程教学和混合式教学。联通国家平台、省平台及各区市平台资源,设置统一检索路径,避免低水平充分建设,使优质资源能覆盖全学段、全学科、全课时,且易检索、易使用。
三是加大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尽快启动落实《青岛市教育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出的“100名首席信息官、500名信息化专家型校长、1000名信息化专家型学科教师”的培养工作,同时适当扩大培训范围,使每个学校都有高水平教育信息化专门人才。
四是立足长远,拒绝短视,积极探索与有实力的教育数字化企业的长期合作模式,借企业之力,推动青岛基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青报教育在线 高晶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