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一环。今年两会,市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邓庆尧带来了关于补足双碳战略短板,加快农村建筑节能改造的提案。
邓庆尧介绍,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所消耗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约占社会总能耗和总排放量的一半,因此,建筑节能是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的关键领域。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青岛有农村人口238.30万,涉及127.44万户家庭。农村建筑物总面积高达1.42亿平方米,受技术、施工及经济条件制约,绝大部分农民住宅是砖混结构平房(即墨、胶州、平度、莱西一层农宅比例高达90%以上),建筑外墙系数高,围护结构透风撒气,热工性能差,同等面积的能耗是城镇建筑的2-3倍。
为此,邓庆尧建议,加强农村房屋节能改造,通过“屋顶和墙保温、门窗密封”等成本可控技术措施,给房屋穿上“保暖外套”,从源头上减少热量损失,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助力乡村绿色低碳发展。
邓庆尧还提出了具体的建筑节能改造方案及造价分析。他表示,青岛农村房屋量大面广,应按照因地制宜、成本可控、方便施工的原则,重点提升住宅屋面、外墙和门窗保温性能。农村建筑节能改造虽然需要前期投入费用,但通过提高能量效率,在使用周期内可节约大量费用。以一户100㎡农村住宅节能改造为例,改造前年采暖煤耗量约39kg/㎡,改造后降低为18.5kg/㎡,每年可节煤20.5kg/㎡,按平均价格750元/吨计算,每年可节省约1500元费用,经济效益显著。
同时,农村建筑节能改造生态效益更加显著。按节煤20.5kg/㎡计算,每年农村住宅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共291万吨标准煤,减少粉尘、灰渣、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所以从宏观角度看,开展农村建筑节能,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赢蓝天保卫战,提升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除了关注农村建筑的节能改造,邓庆尧还带来了关于历史城区建设的两个提案。其中,他关注到历史城区的交通问题。他表示,应该倡导“完整街道”理念(道路的交通、休闲、游憩等多层面功能),建立绿色、安全、舒适的多元化交通系统,增强公共交通的便利性,控制机动车出行及停车,打造高质量慢行空间,提升慢行友好度与舒适性,让历史城区 “慢下来”“静下来”,使市民和游客可以慢享历史城区自然、人文和商业环境。
青报教育在线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