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聚焦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五大主体,对教育评价的重点、体系、机制、标准、方法等作了进一步细化。《措施》意在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教育评价该如何改?青岛教育在线在采访中发现,此前不少青岛学校已经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峡光”闪耀,点亮每一个生命
青岛八大峡小学基于学生评价改革的“数字画像”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智慧教育优秀案例。这所位于市南西部老城区,且学生数量不足500人的小学校,学生评价改革已经走出了一条“峡光”之路。
青岛八大峡小学校长胡繁华介绍,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代新人,构建适应学校、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学校围绕“品德好、会生活、乐学习、身心健、勇担当”学生五维发展目标,建立“三级评价指标”,形成评价多维度,主体多元化、素养全面提升的立体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的数据不仅来源于日常点评的量化数据,还包括由个人写实记录、成长导师述评、同伴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和期末多元化评价组成的质性数据系统。学期末,学校会为每个学生发放个性化的学生成长报告册,在这份利用大数据技术生成的学生成长数字画像中,详细记录了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真正实现了“评价让每个孩子被看见”的美好愿景。此外,学生可以根据日常评价所得的积分,兑换不同的券,如“观影券”“尝鲜券”等,可以去放映厅观看电影、采摘蔬菜还可以兑换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体验券……
让学生在评价中收获自信,在评价中感受生活,创造美好生活。随着学生评价改革落地生根,青岛八大峡小学的孩子们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一个学期以来,这所不足500人的学校,有64名学生荣获国家级奖项,25人次荣获省级奖项,78人次荣获市级奖项。厚德、乐学、自立、自强成为峡光学子们最闪亮的代名词。
胡繁华说,“峡光”闪耀,精神富养,抵御风浪。每个人都要成为一束光,这束光不仅要温暖自己,还要照亮他人。看到三年来孩子们的变化,他们眼睛里闪烁着光,自己的心里也十分幸福。
胡繁华表示,在未来,青岛八大峡小学将在学生评价改革做出成就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评价改革的深化,在不给老师的教学造成困难与阻碍的基础上,将教师评价改革持续推进。
名师高徒,评价改革促生二中师生高质量发展
无独有偶,青岛二中的教育评价改革与实践已然走在全省前列。
在学生评价上,教师首先建立科学的评价意识,重视评价对学生的导向与引领作用,善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学校将学生总成绩的40%列入过程性评价,涵盖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以及小组参与情况等诸方面,这一举措,改变了单一的终结评价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上课积极性。学校还使用了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对学生在特色领域内的发展进行等级认定,鼓励学生多元发展、综合发展。
与此同时,青岛二中还探索实施了教师评价改革。2022年青岛二中被评为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基地,学校以教师评价素养提升为主要任务,通过教师评价素养测量、教育评价种子教师遴选、教育评价能力培训、教师命题能力大赛、课堂观察评价指标体系与教师评价体系指标的调整等工作开展相关研究与实践,持续提升教师评价素养。
同时,学校通过贡献度评价对老师的教学进行引导,除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外,鼓励老师带领学生参加比赛,赢得荣誉,培养多元智能,为孩子们挖掘另一种可能。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老师进行满意度评价,这也为教学过程中的人事安排提供了相关参考。
青岛二中教师发展处张新江主任介绍道,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世界性、历史性、实践性难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学校作为实验基地在山东省、青岛市教科院指导下,已经拥有教师评价素养的初始数据,并进行了素养提升相关培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后期,学校将编制出具有青岛二中特色的试题命制标准、完善过程评价方案、探索生涯增值路径、搭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制度,使评价改革真正落地。青岛二中作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名校,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是进行教师评价改革的重要基础。相信,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将推进学校教师生态形成良性循环,这种循环必将延伸到每一个学生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
青报教育在线 孙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