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青岛志远学校:玩转二十四节气,探寻传统文化的快乐打开方式

2023-12-29 22:32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青报教育在线讯  课堂上学习二十四节气时,往往需要背诵很多节气的知识点,很难真正让学生对二十四节气产生兴趣,更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启蒙和渗透。为此,12月29日,青岛志远学校小学部举行“二十四节气探寻之旅”项目化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用朗诵节气诗词、制作美食、体验民俗游戏、歌舞绘画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巧妙地将二十四节气与德智体美劳相融合,发挥了节气育人的价值,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为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小学部制定了整体活动方案和班级节气表,小学部的24个班分别研究一个节气。前期,各班主要讨论本班主题节气的简介、自然现象、民间习俗、诗词谚语等,了解本次项目化学习的步骤、方法和相关技术要求,然后确定研究内容、收集素材、排练节目、制作展示物品和邀请函。整个过程历时近一个月时间。

12月29日,正是各班级汇报最终成果的时间。各班级布置得分外喜庆,彩色的气球和拉花、琳琅满目的零食、轻快的音乐使整个校园洋溢着欢乐的氛围。有的班级制作了节气展牌,宣传效果显著;有的班级搜集了对应节气适宜食用的美食,令人垂涎三尺;还有的班级则将研究节气的手抄报贴在墙上,大家共同探讨学习。

今天的重头戏当然要数各班级的成果展示。同学们也都穿上了传统的服饰,带着自己擅长的乐器和表演道具,在班级里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二十四节气和传统文化的喜爱、求知与渴望。

在一年级一班,孩子们研究的节气是立春,他们正体验立春的习俗之一“打春牛”,只见一只用纸盒制作而成的“春牛”摆放在教室中央,孩子们轮流拿着五彩的鞭子,每鞭打一下春牛,喊出一句吉祥话,象征着一年农事的顺利开始。此外,他们还在班级里和面、调馅、擀皮、包春饼,体验立春的另一习俗——做春饼。这些简单、有趣的实践活动对低年级的孩子而言,更容易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魅力。

相信大多数人都了解清明、冬至等耳熟能详的节气,但鲜有人知道芒种的含义和习俗。这正是三年级一班研究的节气。孩子们在探究过程中了解到,芒种是麦类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因此有的小组特地穿上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劳作服饰,展示了一场农作物收割秀;有的小组找到了关于芒种的古诗《观刈麦》,进行了朗诵表演;还有的小组创编了小品来讲解芒种祭花神、煮青梅酒等习俗,而这些活动全部由学生自己设计,利用课间、课后托管等时间组织排练。由此可见,这不仅仅是一次学习成果的汇报,更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展示。

学生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头脑风暴,往往会迸发出一些创新性的想法。研究小寒节气的六年级三班同学们发现,到了小寒,绝大多数花草都凋零了,梅花却傲然绽放。在这样寒冷的日子里,何不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吹出一枝梅花呢?于是,吹梅图活动应运而生。他们用吸管吸取墨水,然后吹成千姿百态树枝,再蘸一些红色染料,轻轻点到树枝上,嫣然盛开的梅花便跃然于纸上。这种新颖的创作方式无不让老师和家长们感到惊奇极了。

当天,正值学校庆祝元旦活动,因此许多班级还进行了歌舞、跆拳道、相声等才艺展示和抢凳子、有奖竞答等游戏活动。小学部和初中部的领导们走进各个班级,向同学们送上了节日的祝福。

青岛志远学校小学部校长刘晓娟表示,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研究主题,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视野。学校将深入推进 二十四节气相关活动,形成更有生命力的特色课程资源,让学生在二十四节气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让民族文化根植于每一个学生的心底。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