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冬至到,万物待春暖。迎着冬至日灿烂的阳光,平度市、西海岸新区强镇筑基试点乡镇幼儿园骨干教师走进上海名园——奉贤区南中路幼儿园,在知和行中感受上海名园名师的魅力,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外墙是中国红,民俗氛围真浓厚!”大巴车刚开进校园,学校的美景已经让教师们情绪高涨。据了解,南中路幼儿园创办于1955年,是上海市奉贤区历史最悠久的幼儿园,也是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学校以幼儿为本,践行“活教育”,培养“小贤娃”。
何为“活”教育?上海市奉贤区南中路幼儿园书记、园长蒋美勤介绍,幼儿园践行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思想,即了解儿童心理,认识儿童,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将“活教育”理念与培育幼儿相融合,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注重幼儿的自我成长。
在接下来的交流分享中,青岛教师们首先观摩了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南中路幼儿园教师覃雯执教大班《谁是大力士》一课。“老师今天带来了三位森林大力士,熊猫、老虎和大象,让我们猜猜谁的力气最大呢?”教师引导孩子们化身小裁判,通过大力锤、举杠铃和背米袋三个项目,评比出森林大力士。孩子们在游戏中发展了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的能力,体验到了利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快乐。
南中路幼儿园教科研主任李倩分享了《“小场地”也有“大作为”》的经验做法。她依托幼儿园布局,通过把操场、砖块地等场地较为空旷、材料较少的区域提供给大班,以此更好地激发大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小山坡、种植园、丛林区等更富有情境的、材料较丰富的区域提供给中班,以此激发中班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等方式打破班级与户外场地区域界线,为教师们提供了新思路。
“大米从哪里来?”南中路幼儿园骨干教师苏丽萍以问题作为项目化研究的切入点,分享了案例《稻香 稻趣 稻味——走进稻田的活教育》。苏丽萍通过视频等多媒体要素,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让幼儿充分体验感知“稻之碌”,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稻之趣”“稻之味”,表达“稻之情”。
随后,青岛教师们在园长的陪同下,观摩了民俗运动区、民俗表演区、民俗游戏区、民俗长廊区、开心小菜园等地。“快看!小朋友跳的是用稻草编的麻花绳!”“这段京剧唱得真棒!”“处处都能体现出传统元素,太接地气了。”教师们每参观一处场景,都对幼儿园浓厚的民俗氛围,孩子们自由活动、自主游戏、自信交往的表现赞不绝口。
南中路幼儿园之行充实有趣,教师们收获满满。平度市马戈庄中心幼儿园教师张倩说:“ 南中路幼儿园是一所民俗特色幼儿园,我们刚走进幼儿园就被一群京剧小演员们吸引了。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眉眼传神,这让我感受到国粹的传承。幼儿园的各个项目课程,也让我感触颇多:教师对孩子兴趣点捕捉的敏感性,教师及时观察、支持、跟随幼儿,让幼儿在感兴趣的事物中学习收获,都值得我们学习。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们会将这次学习到的知识传递给身边的同事,运用到日常教育工作中。”
平度市明村中心幼儿园教师王乐启深有感触地说:“很荣幸来到了南中路幼儿园观摩学习,入园时幼儿园让我们自行选择的女娃、男娃两款小贴纸,设计得非常可爱,并且十分中国风。我们应该从娃娃抓起,结合本土资源,弘扬并发展传统文化,实现新式学前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做有中国特色的民俗教育。“
来自平度市新河中心幼儿园的万梦飞老师分享自己的收获:“今天观摩的南中路幼儿园,一入园,扑面而来的就是浓浓的民俗味,每个角落都充满着‘中国气息’,这让我们同行的老师无一不发出赞叹。南幼娃的京剧表演让我们驻足。今后,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地研究创新,让幼儿在玩中探索,在玩中创新,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使幼儿能更好地发展。”
西海岸新区大村中心幼儿园教师王苒在笔记中在这样写道:南中路幼儿园基于实际,挖掘和利用本土的传统文化资源,并将其精华融入到幼儿园生活和教学的方方面面。未来,我会努力将所学所思内化于行,促进幼儿园课程活动的有效开发和实施。
青报教育在线 原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