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教育的发展,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如何高质量答好这道“民生题”?11月29日下午,在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召开的“感受身边变化 共享城市美好”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胶州市专场上,胶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于冬泉介绍,胶州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坚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并举,优质园率达81.8%,普惠率稳固在94.8%以上,顺利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调研评估检查。义务教育成立20个教育集团,实现100%集团化办学,全力推动基础教育均衡普惠高质量发展,扎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近年来,胶州市坚持扩优提质并举,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是抓扩容提质。科学布局校园建设,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3年投入58.5亿元推进37个校园项目建设,今年交付启用少海试验学校等17个项目,新增学位14370个,有效应对了新生入学高峰。二是抓均衡发展。坚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并举,优质园率达81.8%,普惠率稳固在94.8%以上,顺利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调研评估检查。义务教育成立20个教育集团,实现100%集团化办学,近千名学生在国家、省、市级层面夺得奖项和荣誉。三是抓服务提升。每年投入近1亿元,高标准实施农村中小学营养午餐、标准校车、课后校内托管服务,切实解决广大市民子女入学的后顾之忧。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投入1000余万元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举办儿童剧、音乐会等140余场,惠及全市中小学生12万余名。
育人质量是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话题。胶州市始终坚持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聚焦教师队伍提升和多元育人两个“关键要素”,持续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胶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尹少杰介绍,胶州市将教师作为教育提质的“主力军”。一是强化人才引进,今年投入2000万元引进高层次人才50余人,签约、选聘国家公费师范生等174人,招聘教师239人。二是提升教师素养,搭建“高校+培训机构+基层学校”“一体化”培训平台,分层分类精准培训教师3万人次。三是科学调配,通过深化“三定一聘”“电脑派位+积分选岗”等方式公平公正调配师资463名,推进城乡均衡。目前,我市135人获评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等省级以上荣誉,1400余人获评青岛名师等地市级荣誉,获评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节课入围“部级精品课”。
聚焦多元育人,胶州市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提质的“关键点”。一是做实德育,打造“尚善尚美”德育品牌,打造“红领巾寻访”“大手拉小手”等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平台,推树优秀团、队干部600余名。
二是做实智育,强化幼小初高一体化培养,深入开展校长听评推门课、教师讲开放课、教研员上示范课“三课”活动,开展书写、读书、体质“过关”行动。2023年,在全国生物学奥赛中,胶州一中鲍韵涵实现胶州市全国奥赛金牌“零的突破”,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是青岛市近年来少有的好成绩;张博涵以青岛市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全国物理奥赛银牌,取得清华北大强基计划破格录取资格,30余名学生获全国奥赛一、二等奖。
三是做实体育,落实阳光体育1小时活动,开展篮球、足球等10项校园体育联赛500余场,1万余名学生参与,推进中小学生脊柱检测和视力筛查等政府实事。邀请奥运冠军张娟娟、亚运冠军殷梦蝶等到校推广射箭、帆船项目。
四是做实美育,除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外,还为学生打造才艺展示平台,举办合唱、舞蹈和朗诵展演活动50余次,在全市学校打造高质量交响乐队、合唱团和戏剧社等60多个。五是做实劳动教育,依托22个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打造劳动教育精品课程,建立46条中小学家务劳动清单,组织学生体验秋收、制陶等劳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