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崂山区:到2024再增6700个优质学位,擦亮“崂有善育”民生名片

2023-11-30 11:50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青报教育在线讯 近年来,崂山教育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方面交上了怎样的答卷?11月28日,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召开“感受身边变化 共享城市美好”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崂山区专场。据了解,崂山区始终秉承“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加快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内涵创新发展。预计到2024年,崂山区将再新增义务教育优质学位6700个,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持续擦亮“崂有善育”民生名片。值得关注的是,崂山区也正在成为全市瞩目的教育新高地:2023年,全区中考优质普高录取人数和一段线达线率分别比五年前提高4.2倍和3倍。

发布会上,崂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克敏表示,民生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崂山区将始终把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教育方面,崂山区坚持扩优提质并举,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强化学位供给。崂山区实施学位攻坚三年行动,在去年新增5500个学位的基础上,新建成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学校初中部,以及海德堡幼儿园等3所幼儿园,新增中小学学位1200个、学前教育学位630个;同时,张村河南侧配套初中、浮山学校等5所学校正在施工,社会非常关注的崂山区第一中学也将于明年开建,预计到2024年全区将再新增义务教育优质学位6700个,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深化教育改革。崂山区出台教育专项人才政策,组织选聘优秀教师93人,1人入选国务院特殊津贴建议名单,3人入选齐鲁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培养工程。

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崂山区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青岛二中、青岛实验初中等基础教育名校开展合作办学,深化“一长多校”集团化办学,推动新建校、薄弱校加快成长为优质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成功入围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全面达标。2023年,全区中考优质普高录取人数和一段线达线率分别比五年前提高4.2倍和3倍,崂山正在成为全市瞩目的教育新高地。

今明两年是小学入学的高峰期,确保充足的学位供给仍然是崂山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崂山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唐超表示,2023年是“二孩”政策实施后的首个入学高峰年。从崂山区具体情况来看,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到崂山发展,中心城区的学位需求随之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以今年为例,崂山区小学一年级入学人数达到了7300多人,比2022年增加1900人,增长27.6%。

为充分满足群众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崂山区聚焦基础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倍增,深入实施“九大攻坚行动”,其中学位攻坚行动是重要举措之一。崂山区出台了《崂山区学位攻坚三年行动方案》,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一批优质学校,让每一个崂山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

今年,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初中部)已经建成启用,新增学位1200个,引进了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两所“双一流”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浮山九年一贯制学校、车宋安置区配套小学、张村河配套初中已经主体封顶,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学校(小学部)、实验学校改扩建正按计划顺利推进,2024年这5所中小学将全部投用,总计新增学位6700个,可以有效缓解中心城区的入学压力。同时,备受关注的埠东片区配套初中,今年破冰启动,学校名称正式确定为“青岛市崂山区第一中学”,目前已经完成土地收回,正在开展地勘初勘、围挡施工、方案征集等工作,12月份将最终确定设计方案。我们将按照国际准三代标准,打造成为青岛教育的新地标。此外,午山配套初中、中北崂配套小学、洪园片区配套学校也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

在加快主城区配套学校建设的同时,崂山区不断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今年对汉河小学、登瀛小学、宁真海尔希望小学等14所农村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了修缮改造,提升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补齐乡村教育短板。

教育是惠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工程。崂山区将继续落实区委区政府“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部署要求,按照“全域统筹、区域协同、一体化融合”的工作思路,加快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努力让崂山孩子享受到更高水准、更加公平的教育。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