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课题研究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然而很多老师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难点和困惑,科研课题如何准确选题?课题如何规范、科学地申报?10月26日,文登路小学邀请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魏星做《小学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讲座。魏星结合具体的课题实例,系统地讲解了课题名称的设计和申请书写作规范与重点,纠正了老师们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有效提高了老师们科研课题研究能力。
“提出一个好的研究问题,意味着研究已经完成一半了。”讲座中,魏星特别强调了课题名称的重要性。课题名称一要直观地呈现研究内容,二要突出申报人的独到见解。他以课题《班主任共同体促进高中生多元发展的行动研究》为例进行了分析,课题名称中应涵盖领域(班主任工作)、特点(同级班主任相互补位)、提炼(班主任共同体)、目的(促进高中生多元发展)、研究方式(行动研究)等内容。
在具体实操层面,魏星分享了课题申请书的撰写要点。他介绍,课题申请书包括课题设计论证(活页)、研究基础、经费预算等部分,然而评审时专家只能看到课题设计论证部分,该部分包括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创新之处、预期成果、研究基础、参考文献六个版块。其中,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是最关键的,是申请书的核心。通过分享和分析,引导老师们避免东拼西凑、堆砌材料或将大量篇幅放在选题依据上,体现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和自己的深度思考。
当确定“班主任共同体促进高中生多元发展的行动研究”这个题目后,选题依据怎样撰写呢?魏星给老师们提供了三个抓手。一是政策文件,找到国家、省市发布的关于班主任工作的文件,选取其中的重要内容;二是社会现象,围绕班主任工作琐碎、超负荷等现实问题进行进行描述;三是已经开展的工作,如从何时开始尝试班主任共同体、取得了什么效果等,如果自己目前没有开展,也可以总结其他学校和老师的研究内容。
此次培训虽然时间很短,但讲座内容精辟生动,指导意义和实操性极强,与会老师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对自身科研意识的加强和科研素养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文登路小学教师赵颖霞说:“我不仅学到了如何选题、如何申报、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实用的方法,更认识到课题源于我们的一线教育教学实践。要想真正做好课题研究,就必须加强学习,在教学中要善于思考和探索,要有发现问题和善于解决问题的精神,在不断地学习中增强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文登路小学教师孙婷表示,作为一线教师,总觉得“做课题,搞科研”是一件难事,对课题研究无从下手。今天魏教授的讲座撩开了课题研究的“神秘面纱”,让我知道了一个优秀的教师既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课题研究”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可以尝试做起来,不要怕失败,争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教师。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文登路小学副书记江雪梅表示,此次培训理论性和实操性强,犹如老师们科研成长路上的一场及时雨,点燃老师们走向科研之路的热情。希望老师们将课题研究作为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提升教学科研水平的动力源泉,找准课题研究点,把科研融入教学,以科研促教学,加速自身专业成长。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