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青岛市第三实验初中:学会共情,让家校沟通更愉快

2023-10-13 16:58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青报教育在线讯  良好的家校沟通会使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事半功倍。然而,很多老师在与家长沟通中往往不得其法,更不知如何开启一场有效的对话。10月12日,青岛市第三实验初中(青岛第五十七中学)邀请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高卫星做了一场《家校沟通中的语言艺术》的讲座。高卫星从理论到案例,循序渐进,探寻打开家校沟通之门的钥匙——共情,并介绍了沟通的步骤和语言技巧,指导老师解决与家长沟通中的痛点,以期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实现家校共育未来。

“当看到学生调皮捣蛋犯错误时,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处理?”讲座中,高卫星抛出问题,与老师们展开交流,同时引导老师们觉察自己的沟通方式。针对这一问题,有的老师在和学生对话时就会带着情绪,批评或惩罚学生,在与家长沟通时会说“家长要负起责任”“家长要教育孩子”之类的话。

在高卫星看来,这样的沟通内容和方式是不恰当、无效的。当学生做错了事情,老师只跟家长谈论事情,此刻家长的心情老师不了解。家长不知道如何面对孩子的错误,因此不敢接受孩子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就会变得不顺畅,甚至产生对立和冲突。

由此,高卫星提出,思维决定了对话的内容与方法,即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的评价决定了他的言和行。当你认为学生的行为是错误的,是胡闹,是故意,老师就会采用指责的语言。当你认为学生的行为是因为能力不足或无意而为之,你与其对话的语言便会截然不同。这在某种程度上考验着老师们情绪管理能力。

明确了沟通的底层逻辑后,那一场有效的沟通包括哪些环节?又该怎样开启沟通呢?谈到这些问题时,老师们陷入了沉思。高卫星结合从事家校共育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的丰富案例,梳理出了“确定沟通所要达成的目标、明确家校双方各自的分工、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理解家长的心情、客观描述及讨论解决的方案、提供方法和建议”五步沟通流程,帮助老师们在沟通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和家长沟通过程中,语言的技巧也十分重要。高卫星借助具体的案例与老师们娓娓道来,当两个学生闹矛盾打闹,老师对此事和家长沟通时,首先要与家长共情,因为家长在接到老师的电话时,往往时忐忑不安的。所以,老师可以对家长说“听到您的孩子打了别的同学,我能感受到您很震惊,也很生气。”如此说的目的是让家长感觉到老师是理解他们的,安抚家长紧张不安的情绪。

共情的同时要安慰家长,让家长进一步放下戒备,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在学校能够以学习为主,但孩子也有冲突的时候,只是他们现在解决冲突的方法有时候还不成熟。”

当家长情绪平稳后,老师接下来要客观地描述发生的事情——“您先别着急,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件事发生的过程和所造成的后果。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今天这么激动,最近他在家的情绪怎么样?”说话时语气应温和,慢慢地、平静地说,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关怀,而不是来指责。这样的话家长更愿意敞开心扉,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话语,为后面讨论沟通目标和提供方法支持做好铺垫。

在该案例中,高卫星分享了“以孩子健康成长为目标、讨论达成目标的方案、提供方法的支持、感谢家长的配合”等后续几个环节中的话该如何说,让老师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语言的艺术。此外,高卫星还介绍了亲子沟通的八步曲,给老师们指导家长做好亲子沟通带来了诸多实用的妙招。老师们纷纷表示这次培训受益匪浅,意犹未尽。

教师段楚楚表示,沟通时要了解对方的心意,想一想孩子和家长在乎什么、担心什么,老师就知道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同时要保持情绪的稳定,只有自己的情绪稳定了,才会让家长能够坦然地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家长的情绪稳定了,才会与老师讨论如何协助孩子度过难关。

教师许雅倩说,以前,当学生犯错误时,我总是习惯于采用批评教育的方法,认为自己的“经验之谈”是“拯救”孩子的灵丹妙药。事实上,这种“训话”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老师首先要学会聆听,只有积极聆听孩子的诉说,老师才能捕捉到他的需要与愿望,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走进孩子的内心,采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