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江南好,情长久,最忆是杭州。
秋分时节,“天涯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回声仿佛仍在钱塘江畔回荡,寒露之际,满载荣耀与回忆的亚运迎来告别时刻,“大莲花”合上15天的精彩,就像合上一本厚重的书。
10月8日晚,随着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主火炬缓缓熄灭,数字火炬手“弄潮儿”带着爱与憧憬,迈步向天际奔跑,亚运之火化作漫天星光,洒满亚洲,映照着一届盛会温情与拼搏的瞬间,照亮了亚洲和平与团结的未来。
15天来,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11830名运动员齐聚之江大地,为全亚洲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体育盛宴。中国体育代表团精兵参赛、尽锐出征,共获得201金111银71铜,取得亚运会参赛历史最好成绩。
潮,是钱塘江奔涌向前的步伐,是运动健儿奋勇争先的跃动,是中国体育强劲有力的脉搏。远在近千公里外的滨海之畔,在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青岛,勇立潮头的“弄潮儿”同样是奔竞逐浪的青岛体育人的代名词。
18名青岛籍运动员出征,收获10枚金牌3枚银牌,参赛人数和项目均超上届,所获金牌和奖牌数居全省第一……傲人成绩的背后,是一个厚积薄发的缩影、一次傲然屹立的集中展现,更源自于青岛崇尚运动的体育基因,基础于蓬勃开展的体育运动,根本于城市发展的强劲动力。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青岛体育之浪潮,始于体育强市、健康青岛的发展目标,涌入体育强国建设征程的澎湃豪情,最终潮起于亚细亚体育的光辉舞台。
潮起亚细亚
十全十美 青岛健儿亚运多点开花
本届亚运会,青岛共18名运动员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参与14个大项、18个小项比赛的角逐。其中有6人参加过东京奥运会。奥运冠军陈梦和国象特级大师卜祥志均是第三次亮相亚运赛场。
青岛首金诞生在赛艇项目,刘晓鑫参加赛艇女子四人单桨无舵手比赛,与张书贤、王子凤、徐星叶组成的中国队,最终以6分42秒03的成绩第一个冲过终点,此后她又在女子八人单桨有舵手比赛中随队再次夺冠,成为青岛在本届亚运会首个“双冠王”。
水上项目是青岛的传统优势项目,除赛艇项目外,青岛运动员在帆船、皮划艇赛场更是多点开花。帆船项目,首次参与亚运会的小将赵焕城、胡晓宇,分别摘得混合双体船-诺卡拉17级冠军和女子49人FX级冠军;皮划艇项目,殷梦蝶获得皮划艇静水女子500米双人皮艇和四人皮艇两个项目的冠军,卜廷凯夺得皮划艇静水男子500米双人皮艇和四人皮艇两项冠军。
乒乓球赛场,“奥运”双冠王陈梦在女团决赛中,逆转战胜日本选手平野美宇,帮助队伍完胜对手摘金,实现亚运女团五连冠的壮举。篮球赛场,国手王思雨帮助中国女篮力克日本队,历史第7次捧起亚运女篮冠军。
另外,马振霞在女子20公里竞走获得一枚银牌,姜志超在女子铁饼中收获一枚银牌,陈琰获得现代五项男子团体银牌。最终,青岛运动员所获金牌和奖牌数居全省第一,并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成绩来之不易,奖牌的背后是青岛健儿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责任与担当,也是夜以继日、刻苦训练的付出与坚持;是团队协作、合力攻坚的团结与无私,更是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信念与追求。
潮起向未来
从亚运看奥运 青岛体育力争新突破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青”潮涌,潮起向未来。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张娟娟为青岛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以来,青岛体育健儿已经连续在四届奥运会上摘下六枚金牌。东京奥运会青岛参赛人数和项目数均居全省首位,共取得两枚金牌、一个第四名、一个第五名、一个第六名的佳绩。
对于成绩最好的铭记,就是创造新的成绩。
在距离巴黎奥运会开幕已不足一年的关键节点,杭州亚运会被视为奥运会前的“中考”,在发现人才、锻炼队伍、检验备战成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青岛健儿在杭州亚运的精彩发挥也为备战巴黎奥运增添底气。
“我们的目标都是去往巴黎奥运会。”为青岛帆船项目实现亚运金牌新突破的赵焕城和胡晓宇,已经将目标投向更远方。据悉,两人接下来通过争取全国帆船锦标赛前三名,获得参与亚洲锦标赛的席位,并最终争夺巴黎奥运会的参赛席位。
相较于赵焕城和胡晓宇还在为通往巴黎的“门票”而奋力拼搏,皮划艇运动员卜廷凯和殷梦蝶和来自赛艇的刘晓鑫无疑从容得多。凭借在大赛中的不俗表现,三人均在各自项目上获得了参加明年巴黎奥运会的资格。
此外,根据中国乒协公示的巴黎奥运会参赛选拔办法,奥运冠军陈梦仍在为女子单打席位而努力,经验和战绩无疑帮助她在激烈的队内竞争中占据有力身位。而身为球队中坚力量的王思雨则将帮助中国女篮在接下来的奥运选拔赛中争取参赛席位。
青岛市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徐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接下来的奥运备战中,”要让青岛运动员没有后顾之忧的,在国家队努力训练,为国争光。”
万涓成水、水涌成潮,潮水澎湃向前。面向巴黎奥运会,奥运逐梦风雨兼程的青岛体育不断累积、不断突破,按照既定方略坚定前行,期待实现一次又一次的更大突破。
潮自何处来?
浪涌多迭 体育融入青岛城市基因
始终位于山东乃至全国竞技体育发展前列,青岛交出的这份高分答卷从何而来?一言以蔽之,体育已经融入到青岛城市基因,渗透到青岛城市血脉,成为青岛的城市象征。
青岛是一座体育城市,奥运城市、帆船之都、足球名城、田径之乡。《青岛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确立青岛到2025年,初步建成全球知名体育城市和国家体育中心城市。到2035年,率先建成体育强市,基本建成全球知名体育城市和国家体育中心城市。
城市为体育提供着生长的土壤,而体育则为这一方水土注入发展的动力。以帆船项目为例,十三五期间,青岛市印发《青岛市帆船事业和“帆船之都”品牌发展十年规划(2019-2028年)》,成功举办国内外知名品牌赛事,“青岛模式”获世界帆联盛赞,城市品牌建设实现新突破。“帆船之都”影响力进一步放大。
近年来,青岛大力推广“帆船运动进校园”“欢迎来航海”活动,全市帆船特色学校达到107所,特色示范学校32所,“十三五”期间累计培训青少年1万余名,23余万人次参与公益帆船体验。
放眼全市,青岛更是建成国内唯一集跑、跳、投、走所有分项于一身的国家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单项基地,设立63个田径重点训练单位和特色学校,制定《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认定141个后备人才基地。
同时,运用平台思维整合社会资源,通过联办训练基地、共建市级优秀运动队、招募冠名赞助、实施双向合作等方式,探索社会力量服务竞技体育、参与竞技体育、发展竞技体育。
从构建多元化竞技体育模式,到下好体教融合一盘棋、市队区办,通过“开门办体育”的理念,共同搭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输送通道……浪涌多迭,青岛在实现竞技体育发展全面突破的道路上想得更阔,走得更远。
面对青岛运动健儿在杭州亚运会取得的丰硕成绩,徐泽也表示,下一步要抓好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选送,深化体教融合,培助社会力量参与到竞技体育当中,同时要加大对青岛市传统运动项目的投入力度,培养输送更多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到国家队中,为城市争光。
从追风、踏浪到引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青岛体育总能准确研判体育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机遇与挑战,把握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促进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以杭州亚运为窗口,足以窥见在青岛,体育正在实现全领域、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疾驰前行,“健身即时尚”的生活氛围更加浓郁,职业体育与专业体育齐头并进,已经成为青岛城市精神的重要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