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民族文化?青岛天山小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英语教研组立足学校民族特色发展,在英语课堂、课后作业、实践活动中,穿插融入民族文化的元素,带领学生从不同视角,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厚植中华文化底蕴。
天山小学校长卢华丽认为,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朗读和拼写英语那样简单,更重要的是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诵、读、演、说的学习中弘扬民族精气神,在学、思、悟、写中品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奠基。
实现英语教学与中华文化的深入融合,天山小学有着独特的优势。早在2001年建校初,天山小学便确立了“知我民族 爱我中华”的办学特色,2022年,学校构建了“爱我中华·和润成长”课程,民族教育由最初简单了解各民族,上升到探究各民族衣食住行与所在地域特点关系,以及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如今,无论是校园文化,还是各类活动,都充满着浓浓的“民族味”。
当然,课堂上也不例外。英语教师郑杰樱在执教六年级《Love Pandas, Protect Animals》一课时,除了让学生从动物的外貌、身体构造、栖息地、文化象征等方面绘制思维导图,用英语介绍大熊猫来练习本课句型外,还引导学生体会熊猫是中国特有的国宝、是中国文化的使者,解读中国和平友好的外交文化,将中华文化的自信扎根于学生内心。
在将中国文化融入教学时,英语教研组不是停留在知识的了解层面,更关注“学以致用”。每当到了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英文手抄报和英文演说视频成为孩子们的学习成果;暑期民族研学结束后,孩子们用英语向同伴介绍苗族和摩梭族等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对于大家耳熟能详的《花木兰》等传统故事,孩子们便带来一场英语剧表演……在分享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优秀文化所凸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油然而生。
据了解,英语教研组还梳理出了低年级“说唱玩演,体验英语学习乐趣,热爱我们的祖国”、中年级“沟通合作,读懂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高年级“读写结合,会讲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三条主题序列,更好地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同时促使学生将优秀文化内化为品、外化为行,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教学中,天山小学英语教研组深入践行新课标,构建英语灵动课堂,突出人文性,取得了累累硕果。近年来,英语教研组有8人次出示省、市级优质课和公开课,1人荣获区教学能手,3人次进行市级、区级经验交流,全组进行市级集备展示。2023年,英语教研组被评为“市南区五星级教研组”,并在全区进行了教学研究与素养展示。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