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近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国家产教融合青岛基地(一期)陆续迎来了1300余名师生的分批入驻,意味着青岛基地(一期)正式投入使用,产教融合、校城融合开启了新的篇章。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布局“一校三地”,建有济南千佛山、长清两个校区和国家产教融合青岛基地、淄博基地,是目前国内独立设置的31所公办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设计类大学。2019年12月,该校与青岛西海岸新区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共建国家产教融合青岛基地。项目选址青岛西海岸新区,北邻胶州湾东路,东邻兰东路,南侧和西侧分别相邻华山五路和镜台路。周边有东方影都、音乐小镇、创意小镇、清华研究院、合创中心等产业齐聚,生态观光园、华山等自然景观与之相望,艺术气息天然浓厚。
青岛基地建设采用“过渡期办学和一期项目同步推进”的模式进行。2020年10月,已有5个专业200名新生入驻过渡校区。今年秋季学期,国家产教融合青岛基地(一期)正式投入使用,来自济南校区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服装学院等相关教学单位的1300余名师生将分批入驻,在这里开启“实践教学”学习之旅。据介绍,国家产教融合青岛基地立足国际视野,提出产教融合、专业聚集、现代开放的办学模式,设置设电影产业学院、船舶工业设计学院、时装与表演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5个教学单位和上合高等艺术与设计研究院、电影产业研究院、船舶工业设计研究院等3个研究机构。紧扣青岛市及西海岸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时尚产业、文创产业、电影产业、船舶工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研发转化,深化、创新产教融合培养模式,调动“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类创新要素,推动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共建“山东手造”(青岛)国际展示体验中心,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上形成高效共生的新闭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大学生,为西海岸新区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输送、储备优质人才,促进产教融合与校地、校企跨界发展。
青岛基地规划设计遵循“合而不闭”“和而不同”的整体理念,着重体现艺术设计大学的国际化和开放性,在校园外围采用了较为封闭的立面形式,形成独特的城市界面,也为内向型的校园空间提供了条件;校园内部则融入了多样化的交流空间和艺术街区,通过空间和景观形态的有机变化,打破了“人、艺术与环境”的界限。动静功能分区明确,由东向西依次为“外部交流区、中心教学区、内部生活区”三大区域。校园东侧,由文化艺术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共同构建了主入口的标志性形象,在总跨度108米的架空走廊下,东入口广场以及中心的图书馆成为主要空间要素,图书馆的立面设计将传统中式韵味以简明的符号语言抽象出来,形成独特的双坡屋顶形式。校园西南侧规划的功能性形象入口,对接生活区、产教融合区和综合教学区,建筑内部空间突出交流性与共享性。校园整体空间规划开合有度,中式园林“起、承、转、合”的空间体验融入到步行系统中,清水混凝土和砌筑红砖的独特质感贯穿着整个校园,与长清校区一脉相承,反映出山工艺所独有的文化气质和校园底蕴,并荣获2022年度青岛市优秀建筑设计奖一等奖。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国家产教融合青岛基地秉承“天工开物,匠心独运”的校训精神,围绕设计艺术教育特色,在西海岸新区打造一所崭新的现代产业学院,为青岛这座时尚城市埋下一颗艺术设计的种子,将继续实现大学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的互惠共赢。未来,青岛基地将依托西海岸新区的时尚、电影、船舶、服装等产业和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打造产教融合相关课程,为学生专业成长、实践教学构筑坚实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