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推广23个减负提质案例!青岛持续巩固和提高“双减”工作成效

2023-09-06 16:12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Array ( [0] => 110 [1] => 109 )

青报教育在线讯 2021年,“双减”政策提出。“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青岛市中小学形成了哪些经验做法?日前,青岛市教育局办公室公布了23个青岛市第四批校内提质减负典型案例,围绕课后服务引进第三方、学校课后服务“课程超市”建设、教职工激励措施落实、课程教学改革、“五育并举”、作业减负成效巩固等方面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巩固和提高“双减”工作成效。

青岛大学路小学:慧创“品·智”校园,打造“双减”新样态

学校立足课堂提质,积极探索技术和人文的最佳融合。一是提升资源“智慧”,逐步形成学科适配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态势。运用多种智能手段发挥高效互动教学系统实现思维进阶。二是建构智慧场景学习模式,在“品”“智”互动融通中减负提质增慧。以国家课程为主、学校课程为辅重构“共享泛在、虚实融合、智能互联、沉浸体验、创新实践”的五维课程空间,实施“资源供给、多元互动、个性评价”的三维协同教学,历经“启思悦纳——互动悦享——拓智悦心”三段进阶,开发的十项数字化转型课程成为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三是发展多模态数据评价,建构智慧进阶、个性适配的“交互”评价样态。以智能融合性数据准确获取学情,增强对学习主体的精准“关照”能力。通过模式多元、形态多维的评价手段实现学生成长的动态“增值”。

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课后服务减“忧”增“乐”

学校着眼学生幸福成长,采用“222”模式持续推进课后服务工作,综合架构课后服务课程,打造五育融合新阵地。“2”段服务模式,分时段强化管理,为学生提供普及加个性化的课后服务,“2”个管理主体,学校主要负责校内免费托管,校级家委会融合项目组主要负责入校巡视监督和丰盈课程资源,每学期进行课后服务满意度调研;“2”项服务宗旨,以多时段服务、多类型课程,满足家长课后服务和学生综合素养发展需求。构建“1+X”学院制课后服务课程。“1”为“作业时刻”,学生利用第一时段课后服务时间完成家庭作业,教师进行答疑评价,确保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X”为“学院课程”,以六大学院课程为依托,结合教师自身的特长开设兴趣拓展课程,研发社团特色课程,内容涵盖语言、理创、体育、艺术、信息等多个门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青岛德县路小学:实施“作业革命”推进轻负高质

学校设计“好玩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各教研组围绕课标中“学科共通的、每个学科独特的和具体某个教学内容”三个层面的育人价值。做好“好玩的作业”设计,将基础知识、综合实践、探究乐趣相结合,让学生亲身感受、实践。打造情趣课堂,帮助展示“作业的好玩”。借助“三单”设计,拉动学生对上学的期待。“课堂微微单”注重基础和巩固,从学科核心素养的多个方面设计对应练习,保证作业与教学目标精准对接。“实践任务单”注重行动和体验,通过学科大概念整合知识点,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增强运用知识和迁移的能力。“项目推进单”注重研究与分析,抛给学生真正的挑战任务和问题项目,利用大约1个月的时间完成对项目的研究、学习、汇报,建构起坚实的知识体系。

山东省青岛第七中学:打造家校社协同生态圈,探索“双减”落地新路径

学校以“让师生享受成长的快乐”的工作目标,努力探索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立足课堂,精确落实分层教学。优化课堂基本范式、流程,满足不同类别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大数据赋能探索“课前先学”“课中精学”“课后再学”。立足作业,精准落实分层反馈。让学生在“问题引导——练中体悟——分层纠错——归纳总结”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为学生定制多样化、特色化的作业,形成“每日习题及时发送——家校联合督促完成——群内反馈互动——微视频讲解——家校联合纠错巩固提升”的闭环管理。立足课后服务,精心设计分层策略。构建“1+N+1”范式,“1”第一时段各年级同步进行“个性化学习”指导;“N”第二时段基于学情,开发选择性课程;“1”第三时段提供“个体预约学习”,拓展能力。学校定期邀请家长开展“三长”见面会,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青岛香港路小学:以“三加”模式,探索学校“减负”工作新路径

学校加大常态课堂教学监控力度,优化教学常规管理考核。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程实施、教研活动等进行过程性监督,落实常态听课、“预约课”、教学质量跟踪,作业“双把关”。立足各级部“课后托管”,推进提优补差工作。加强课堂教学评价,推动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用好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在学期各阶段定期开展教学质量分析总结优势反思不足。加深各学科作业改革,凸显学科创新举措。围绕“挖掘学科特色,创设探究空间、培养自主学能力”三项原则,融合“学科、生活与实践活动”,深入落实“双减”目标,推进作业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同时关注学科特点,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有效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青岛宁安路小学:以“五育作业”为“双减”筑基赋能

学校以“五育作业”为突破口,多渠道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科作业重实效。语文以周记和阅读作业等形式提高学生读写素养;数学则以思维训练为主,布置生活化的探究性、研究性作业。寓品德教育于作业之中,落实“德融数理·知行合一”教育模式。自主作业有空间。作业分为必做题、选做题、自设题,学生自选作业套餐。创新作业方式,开展“实践性”作业研究,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应用、在开放中创新。艺体作业有特色。学校开设了30余门特色课程和社团活动,并提供多种校外艺术体育活动,学生全员参与,并通过微信平台呈现特色作业。劳动作业成体系。学校构建劳动清单,通过家校联系卡、劳动日记、“劳动小能手”评选等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自立、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青岛海逸学校:“海星评价”让作业变出新花样

海星评价,让习作不再“挠头”。每学期海逸学校在语文和英语的作业研究上下功夫,将具有海逸特色的“海星评价”充分运用到习作教学中,让教与学的目标更明确,评价标准更清晰。全校3至6年级同学习作本上的一张张评价表,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写有机融合。五年级老师的习作指导不但有海星评价,还给了学生可借鉴的习作框架和素材,做到轻负高效。海星评价,让作业成为乐趣。在“KWL”表中加入海星评价,使用在语数英三个学科的发展型作业中也是我校作业改革的一次创新。“KWL”海星评价表让学习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整体,让作业不再是简单重复的抄写,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起来。“KWL”海星评价表的使用注重学生自主整理、自主阅读成果的积累,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高阶思维。

青岛同安路小学:课后服务“1+N”多彩活动促成长

学校把课后服务创新做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突破口,立足学校海洋文化特色,积极创新思路,探索具有本土特色,契合本校实际的“1+N”课后服务模式。“1”即:1项完成书面作业的基本任务。教师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弹性分层作业,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帮助,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拓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利用在校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任务。“N”即:开设N个社团。学校给孩子们开设了海洋、体育、艺术等二十多个社团。孩子们完成作业后,来到学校海洋科普馆,参加水母养殖、海洋小实验、海洋馆研学等特色海洋活动,来到操场参加飞盘、足球等体育活动,来到音美教室参加管乐、合唱等艺术活动。整个校园因丰富多彩的活动充满生机活力,学生们也在多彩活动中绽放自信,走向成功。1+N课后服务模式的实施,成果提高了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减轻了家长辅导孩子的负担,提升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

青岛宜阳路小学:“趣味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学校鼓励学生探究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课后畅游书海、感悟生活,指导学生团队进行剧本编写、情景设置、动作排练、道具布置。学生在课后时间举办“小说客表达展演”奇妙创想课本剧展演活动,重新演绎了《西门豹新编》《草船借箭》等经典,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学校还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启蒙科学思维。教师设计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科学小实验,指导学生准备实验用品、研究操作步骤,对实验现象细心观察、大胆提问、严谨证明,学生在动脑动手中进一步探索生活中各种有趣的现象,了解科学原理,体悟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发展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趣味探究”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三中学:“适性教育”重塑课后作业新生态

实施“星级达标+作业自选”,让学习进阶成为渴望和可能。学校对日常作业实施“星级达标”差异化设计,即由学科集备组根据课程进度、学生能力、学习需求的不同,设定“一星”至“五星”作业,通过不同层级作业建构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梯。学校年级组对课后服务看护教师进行统筹安排,学生95%的作业在托管时间内完成,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挑战完成更高星级的作业,实现了不同学力水平学生的深度学习,激发了学习信心。实施“班级联席+作业熔断”,让负担可见可控可追溯。学校定期在每两个同任课教师班级开设“班级联席会”,教师集备学生,研讨作业布置,杜绝超量作业的出现,因学生个体差异出现写作业时间超过晚间10点,即触发“熔断”机制,家长写好情况说明上交即可,保障了学生睡眠时间及质量。

青岛市崂山区第三实验小学:“三链条”抓实减负之本

实现课堂教学、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三链条”联动,全方位推进减负工作。抓实课堂教学,实施“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课堂教学研究主题化、系列化;以创新课堂评价模式促使教师反思教学,主动改进教学;结合“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等开展“同课异构”研讨,助力课堂教学。落实作业统筹“四级”管理制度,从作业“布置”转向作业“设计”。通过系列作业设计与评价比赛,促进教师运用“课堂教学云平台”赋能作业设计,实现了分层作业及个性化作业布置。打造“yue•动”社团体系,以兴趣为基础搭建起课后服务的“课程超市”。开设五大社团,涵盖体育、艺术、科技、戏剧、生活实践等共计30余项服务课程,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丰富学生的课后服务内容。

青岛市崂山区山东头学校:“山海˙趣”托管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校课程围绕核心素养,打造课后服务新样态。课后服务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为“学科素养课堂”,安排“算一算”“写一写”“读一读”三个版块的学科素养训练。在音乐铃声的统一调控下,进行5分钟口算、15分钟书写和40分钟课外阅读训练,夯实学生的计算和书写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时段为“特色拓展课堂”,开设“健体、益智、怡情、践行”四大系列课程群。邀请专业教练、家长和老师一起为学生设计了丝竹民乐、创意绘画、古诗新唱、周末影院、围棋等30多门课程,学生根据兴趣、特长,从“课程超市菜单”中自选课程,并走班上课,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青岛市城阳区书雨学校:构建“向美”课程体系,形成“A+5”课后服务模式

“A”即Academic Counseling课业辅导,由语数英老师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复习、纠错、巩固等,在答疑解惑、面批面辅中帮助学生弄懂弄通,基本实现学生家庭作业在校完成的延时目标。“5”即五大特色社团课程群。学校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聘请了30多位专业老师,创设了体能锻炼、美育陶冶、科技实践、语言文学、生活技能五大课程群,开设36门社团课程。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先学,自教自学、共商共研,开设的“mind+创意编程”由教师先教,再引导学生将编程基础知识拍摄为微课形式,让有能力的学生转变成“小老师”,实现课堂角色的互换,激活学生的学习驱动力。

青岛市城阳区育才小学:科普教育“330工程”,让双减政策下的课后托管丰富多彩

学校打造“教学评一体化”的特色课程。学校结合各年级特点精心挑选了科普通识、科学实验、图形化编程三门课程,依托于山东省科教服务云平台,授课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家校合力为科普特色托管保驾护航。学校通过家长一封信及相关视频介绍方法,指导家长帮助学生完成平台的注册报名,为后期开课及管理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学校提供专用教室,满足不同课程的需求。学校科普与教育的融合,通过“常规托管+个性化托管”相结合的方式,满足学生们多样化的科普需求,落实“双减”政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藏马小学:实施“三块多层”劳动教育举措

学校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基础与实践相结合、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实施“三块多层”劳动教育举措。劳动课程“基础+特色”,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开发46门成系列的劳动必修课、选修课和创新课。创建“三彩劳动特色课程”,如小麦、红薯、高粱种植、管理与食品制作等必修课,香囊缝制、彩绘葫芦、刻版印画等选修课,船模设计制作、蘑菇研培等创新课。五育融合“劳动+学科”,通过劳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应用数学知识、感受生命的艺术张力。多元评价“证书+勋章”,建立、完善校区、班级、个人三级多元复合考评机制,推行“劳动小达人”认证,“劳动能人”评比,推选“劳动高手”“劳动好战友”“劳动标兵”等,树立“劳动勋章”典型,形成梯度进阶式评价模式。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文汇中学:作业巧设计,创“新”更走“心”

学校制定《文汇中学分层作业及特色作业管理实施方案》,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实施“三提”三控”原则,“三提”分别是:提高作业设计水平、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三控”即控制作业总量、控制作业时间、监控作业批改质量。课堂课后双“分层”,开展“高效课后分层作业设计”活动,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让学生根据学习能力选择作业;高效课堂辅以学生感兴趣、情境化、基于问题解决的高质量作业来完成学习闭环。特色作业巧设计,如家务劳动作业、名著阅读、为课文配插图、好计算比拼等。亲子作业常坚持,与爸爸握个手,听妈妈讲小时候的趣事,为奶奶朗诵一首诗,听爷爷讲家规等,每周的亲子作业,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亲子关系更和谐。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五台山西路小学:“智慧巡课”赋能课堂精准减负

组建“5+x”智慧巡课团队、“1+4”智慧巡课项目组,涵盖所有级部、班级、节次,既关注学生,也关注教师,既抓精彩瞬间,也看综合评分,每天有反馈,各级部、各班级、各教师针对问题精准整改。智慧巡课大数据实现纵向和横向分析,每周巡课总数均值在60至100节之间,范围覆盖全校58个班级、10个学科、9个节次(包括晨诵、午读、课后服务)、120多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关注全校2716名学生的思维发展。形成学生发展、教师授课、课堂常规、综合评分4条发展变化曲线,形成每日专项数据、周工作简报、月数据分析报告,精准剖析教学亮点、存在不足,提升教学质量,形成长效机制。

青岛市即墨区第一实验小学:实施“科创筑梦”特色课程助力“双减”

学校在课后服务时间段内,推行特色科创课程,满足学生对于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增强了科技普及力度。科创课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使有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有180余名学生参与线下课程,学校综合利用多种资源,课程涵盖了科学魔术、经典科学实验、科普知识、尖端科技简介、科技竞赛等等系列,线下课程注重互动性、研究性与动手操作;有600余名学生参与线上科普课程学习,学生通过观看小视频,先学习有关知识,再通过模仿实验,把知识学习与动手实验结合起来。科创课程的实施助力学生种下一颗颗未来科学家的种子,让学习与梦想不再是负担。

胶州市阜安小学:实施七彩作业实现减量提趣增质

学校实施层次化、优质化、兴趣化、实践化策略,发挥团队力量集智、集备作业设计。精心设计“七彩生活作业超市”,构建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大色系,每个色系分别对应“读写生活”“数字生活”“英语生活”“艺术生活”“体健生活”“礼仪生活”“环保生活”七个维度,每个维度设计不同作业栏目,学生可选择不同色系和不同作业形式,学生既可以“读起来”、也可以“唱起来”“动起来”。 在具体实施中,坚持“转变观念、统筹监督、记录反思、调查反馈”,引导老师转变作业观,建立作业统筹网络,记录真实作业布置,定期进行作业调查,利用教研活动进行作业反馈。

平度市东阁街道崔召小学:实施“1+N+2”课后服务模式

“1”即学业整理,是课后托管最基础部分,学生对当天学习所困、所得、所求进行“反刍”式整理,学生自主完成当日作业,作业分为“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学业整理让学生的书包变轻了,家庭的笑声增多了;“N”为兴趣拓展,输出“N”助力,以发展兴趣为主,以强身健体和陶冶情操为本,组建了体育、美术、音乐三类社团,开设了“N”个兴趣小组;“2”为温馨提醒和心灵成长服务,进行有关安全知识宣教,对当日有心理“阴云”、留守家庭等特殊学生进行疏导,通过做小游戏、听唱歌曲、观看视频、“心语”聊天、赠送小贴纸等方式,“让心灵加个甜点”。

莱西市济南路小学:“三查一公开”把减负落在实处

一查作业内容,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采取“教研组共性作业”加“班级个性化作业”的方式,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二查作业量,合理调控作业量,坚决做到低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中高年级书面作业量不超1小时,通过课后托管时间让学生在校基本完成家庭作业;三查作业批改,所有学生作业,教师要全批全改,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公开作业内容,每天放学前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并通过校内展示屏公开各班级作业内容,接受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局:优化课后服务,畅通校园学习“最后一公里”

一是强化学校课后服务的主体性,充分挖掘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多元课后服务。各学校整合教师、家长和社会资源,组建课后服务志愿者库,志愿者以本校教师为主,以家长、大学生及符合条件的其他人员为补充;同时对接青少年宫、文化中心等提供优质专业服务,有效形成教师、家长、志愿者和各社会团体等多方共育的良好氛围。二是打造多彩课后服务“课程超市”,探索开发精品课程,形成更有特色的课后服务。各学校立足学校特色和教师特长,打造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全区共建设了1191个课程超市,开发了1184门课后服务课程,包括艺术类、运动类、科技类、语言类、手工类、实践类等特色课程,逐步构建起以基础答疑辅导、特长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让课后服务真正起到为孩子成长服务的作用。

青岛市李沧区教育和体育局:“四优”融合打造课后服务“暖心工程”

优化支持保障体系,让课后服务有力度。制定区级课后服务工作方案,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全区58所中小学活动课程丰富,课后服务参与学校达100%。优化分类实施路径,让课后服务有广度。开展“四段式”课后服务,各学校采取“基本服务+特色辅助”的形式,全区10所公办初中初三启动晚自习加晚餐服务,保证有需求的学生100%参与。优化课程服务内容,让课后服务有深度。深入推进“多彩教育”,提供乒乓球、韵律操、手工剪纸、陶笛、编程、围棋等100余门特色课程,通过“众筹”家长智慧,以“优秀家长进课堂”活动丰富学生对不同职业的认知。优化家校沟通合作,让课后服务有温度。各学校健全中小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创新“一天一表”和“手把手交接”制度,让课后服务真正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民生工程。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