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崂山六中: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乐学善学”

2023-08-28 09:05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社会满意度调查位居崂山区初中学校首位;5名教师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入选比例居全区首位;1人在省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1人获市优质课一等奖……崂山区第六中学正走在强校提质的“快车道”。从生源相对薄弱的乡村学校,到成为发展势头强劲、群众认可度高的优质初中,崂山六中如何“破茧成蝶”?

崂山六中举行“十四五”规划强校提质课题开题论证会。

“常态课”公开化,教师拔节生长

2023年2月8日,崂山六中加挂“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校牌。自此,市教科院的研训资源便在这里落地开花。“教研员每周至少一天到校听课、评课,聚焦老师们课堂教学中显露出的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指导,并带领老师们深研新课标,解决我们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的疑惑。”何胜明是崂山六中的一名物理教师,最近在青岛市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他坦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市教研员和学科专家经常到校有针对性地为课堂教学把脉、问诊,这让自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成长。

在崂山六中有很多老师与何胜明一样,他们珍惜每一次与教研员们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沟通的机会,精研细磨每一堂课,面对教研员的随机“推门听课”,他们敢于“亮课”,力求每一课都是“精彩好课”。也因此,在崂山六中,一节节“常态课”成了“公开课”。“每一节课老师们都会像开‘公开课’一样认真打磨,光备课就要备三次,第一遍自己独立钻研、分析教材、吃透主旨、预想学生学情,根据对学生的把握进行情境创设,形成教案;第二遍是在与教研员一起听课后,参照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结合教研员评课内容,反思自己的备课内容,并吸纳别人的教学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第三遍则是根据教研员对自己课堂实际情况的评价与指导,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等。”何胜明说。

汇聚“群体智慧”,教研时时发生

高质量的教育依赖于学校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因此,依托市教科院优质资源激发教师成长活力的同时,崂山六中注重结合新课标的贯彻学习,加强国家课程校本化教研力度,推动校本教研系统的建立。

“问题解决式集体备课”培训就是具体行动之一。学校基于专家引领、名师带动,积极开展“问题解决式备课”培训,邀请岛城优质初中校长进校开讲座,同时因“校”制宜将“问题解决式集备”应用到一周两次的学科集备当中。

学校副校长徐晓介绍,与以往“备知识”“备教材”的传统备课方式不同,“问题解决式备课”突出问题导向,要求主备人和参与人都要有问题意识,在集备中能够提出自己在教学方面的疑难点,而集备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平等的交流者,开展这样的培训也更有利教师‘身份’的转变。”

“问题解决式集备”培训的展开也让学校教学研究氛围更加浓厚,渐渐地“问题”变“课题”,教师们以研究的视角聚焦日常教育教学,带着“课题”来备课,带着问题搞研究,带着思考进课堂。半年来,学校成功立项市级课题1项、学会课题5项。

掀起“课堂革命”,学生“占领”讲台

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精进、教育教学活力再攀高峰,一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革命”随之而来。物理课上,学生将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一手紧压剩下的三分之一,另一只手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观察和体验声音的产生;历史课上,学生“占领”讲台,为同学们生动描绘秦灭六国之战;化学课上,基于对相关空气理论知识的了解,学生们畅所欲言“空气污染”的解决办法……在崂山六中,老师们总是千方百计把课堂“还给”学生,并将“对话教学”“自主探究性学习”“学科融合”等教学理念深植课堂教学,打造“高效愉悦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如今,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乐学善学”已成为崂山六中的办学特色。对此,崂山六中校长尹相京表示,学校将继续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条主线,加强课题研究,搭建教师素养提升与学生全面发展两个平台,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努力做强教育品牌,交上强校提质的满意答卷。

青报教育在线 高晶欣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