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锚定命题“准心”,这场活动抓住中考数学新机遇

2023-08-25 18:41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青报教育在线讯 2022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2024年实现中考省级统一命题。山东省积极响应,统筹推进。为了帮助岛城教师精准把握命题趋势,优化备考策略,8月24日,青岛报业传媒集团青报教育在线举办“迎接中考全省统考 抓住新机科学应变”2023年山东省中考论坛,邀请到省内部分命题、教研专家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为岛城教师答疑释惑。本次论坛分为语文、数学两个会场。会场座无虚席,教研专家带来的分享令在座的老师受益匪浅。

2024年山东省中考统一命题背景下,教师对中考命题格外重视,基于这一考量,活动特邀济南市数学教研员杨军、烟台市数学教研员辛珍文、威海市数学教研员陈杰、潍坊市数学教研员于芳民4位专家为教师们做专题讲座。

掌握命题趋势,把好教学“方向盘”

杨军以“核心素养导向的中考命题改革”为题,从素养导向的中考命题改革背景、命题趋势分析两个方面,引导着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

中考试题命制的改革方向是什么?讲座中,杨军指出,中考试题命制正在向减少客观性试题比重、提升情境化命题水平、增加开放性试题比重、增加综合性试题比重、不断创新试题形式等方向发展。

针对“提升情境化命题水平”,杨军指出,去情境化是当前教学与评价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所“获得”的学科知识或技能,之所以无法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关键就在于目前学校学习活动所依存的情境被人为简化和抽象,缺少和现实生活的链接。因此,杨军强调,要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要依托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生活情境。

讲座中,杨军通过一些具体生活情境的分析,引起了教师们对于情景教学的重视。文华中学七年级教师张玉芳感慨道,对于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下一步在教学中既要把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又要从实践中提炼出理论知识,需要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能力。

胶州市第二实验初中新入职数学教师孙慧说,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要减少灌输性学习内容,课程教学要更多地设置合理的情境。

走进命题“现场”,领悟中考试题魅力

数学是一门讲究严谨性的学科,数学的命题更是如此。辛珍文以“近两年的烟台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学科试卷质量分析报告”为题,从试卷概况、试卷分析、初中学段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带领教师走进命题“现场”,亲身感受每道中考题诞生背后的故事。

辛珍文以近两年烟台的中考试题为例,细致地向教师们讲解了经典试题的由来。论坛上,她对一道选择压轴题展开深入剖析,她指出一稿在题干中详细介绍了泳池规格、父子二人单程时间等信息,这符合初一学生初学“用图象表示变量关系”的层次特点,但对于整个初中学段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的考查欠缺。走入二稿,加大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考查,符合锻炼的特点,但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解题困难较大,从陈述语言方面来看函数模型的体现也稍显不足。于是在反复修订后,三稿规范了语言表达,在题干陈述中强化了函数信息的体现,同时为了适当降低难度、更好的区分相遇与追及问题,将同起点修改为相对起点,最终形成定稿。

现场教师们全神贯注,时不时点头并拿起手机拍照记录,“这样的报告实在太好了,正是我们需要的,专家将中考题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以后教学在抓好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实现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数学教育。”胶州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数学教师李茹表示干货满满,十分受益。

专家慷慨解囊,助力教学向上发展

下午,陈杰以《命题的导向视角——促进课堂教学改进的建议》为题,依据多年命题经验,从关注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考查能力、在知识的交汇处设计问题、关于问题情境的使用、试题来源、试题答案的导向作用六个方面,给予了在场教师关于教学的建议。

陈杰指出,要注重符号意识、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注重考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他强调,教师要有数学眼光,平时教学要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数学素养水平的要求。持续一个半小时的讲座,既有对理论深入浅出的分析解读,又有对真实案例的剖析点评,直到讲座结束后,参与培训的教师们依旧感到意犹未尽。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八年级教师由爱峰说,在陈杰教研员的研讨会中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应用,不是被动填空,要提高孩子思维认知水平,在今后的教学中不能局限于“重点、考点”,题目要从教材上发现影子。

定点立靶找准教学“通病”,提升教师队伍“战斗力”

“什么是命题?命题是谁的事情?”讲座开场,于芳民便直奔重点,对命题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认为,命题不仅是中考命题团队的事情,也是全体教师的事情,于芳民强调每一位教师都应清楚什么是命题、命什么样的题、怎么去命题。

紧接着于芳民以《初中数学——指向素养的评价转型与教学跟进》为题,从中考试题命制的政策依据和评价导向、中考数学命题趋势的预判与基本思考、创新型试题及编制试题的方法和基本思路四个方面向教师们解答了教什么、如何教等问题。

在分析“命题和解题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的过程中,于芳民指出了全体教师的通病:研究命题是为了猜题押题、习惯停留在“如何解”的层面,从这一角度而言,他认为“会命题的老师一定会成为名师”,他建议大家拿到题目之后要多考虑题目考察的内容是哪些、对于能力的要求在哪里。

“我们几乎找不到绝对新颖的数学题,几乎找不到和我们以前解决过的不相似或毫无关系的数学题。” 于芳民用鲜活的案例生动地讲述了情境创设的误区: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超出学生认知的情境、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情境、引导过度的情境等。在他看来,情境创设是为教学的顺利开展而设置的铺垫,既包括真实世界的内容,也包括数学世界的内容,还包括其它学科的内容,数学教学中不能把“情境创设”局限于简单的联系生产与生活的实际。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副校长张举峰做总结发言:“今天的报告既有丰富的理论指导,又有典型的题例分析;既有来自一线的发现,又有指向一线的引导,相信大家都收获颇丰,希望大家带着四位专家的建议,在新中考数学教学的探索之路上不断前行,不断实践,相信在新的中考形势下,只要我们多一份智慧、少一份平庸,我们的数学教学之花一定会更加绚丽多彩!”

青报教育在线 刘小瑜 逯文祺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