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青岛家校社协同育人:将世界变成一座“育”人细无声的大教育场

2023-08-08 16:38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青报教育在线讯 长久以来,学校都被视为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尽管孟母三迁、“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等典故证明人们早已认识到了来自家庭、社会环境的教育作用,但家庭、学校、社会这三股本应紧密结合的教育力量仍处于相对孤立的境地。在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家庭教育、实施“双减”政策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家校社协同育人呼声越来越高,其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新形势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并不是简单的“家校社三结合”教育,而是家庭、学校、社会以三方协同的育人理念为内在动力,在育人过程中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打“组合拳”。青岛十分重视家校社协同育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于2022年出台了《青岛市家校社协同育人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年)》。各学校也在积极探索,用各种方式将学生的小世界变成一座“育”人细无声的大教育场,回归立德树人初心,走出了一条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青岛路线”。

我在学校当校长小助理

成为校园小公民

“校长小助理们,开会了!”在莱西市滨河小学,每周一上午的课间操时间是全校师生最盼望的时候,各个班级的校长小助理会一齐走进会议室,与校长刘春娜、学校领导面对面,共同商讨本周发现的学校大小事。大到学校建筑、教学设施维护,小到学生学习、家庭情况问题,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显校园“小主人”之姿。

在一般人看来,学生是被教育的对象,但在刘校长看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站在学校的正中央”。“就像上课要了解学情一样,自我开始当校长,我就一直将及时了解家长、学生、教职工情况视为我的主要内容。只有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我才能不断反省,及时改进工作上的不足。”作为学校的一员,为何不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就这样,校长小助理制度应运而生。

刘校长介绍,校长小助理由各班级选拔出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平时会参与学校大小事务的管理。一、二年级每班选拔一人,三、四、五年级适当增加人数。目前,学校44个班级共设有校长小助理47名。

除了在每周一上午参加“校长小助理”例会,交流工作心得、发现的问题及建议,校长小助理还会担任班级、级部监督员,记录校园卫生、纪律、文明礼仪等问题,参与学校管理。课外时间也会组织社情民意小队,倾听邻居、学生、家长的意见,充当家校沟通的桥梁。“别看这些小助理只是孩子,‘自古英雄出少年’,他们不仅能发现问题,更会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刘校长感叹道。

“无论在何时何地,小助理总是畅所欲言,把发现的问题都展现出来,气氛是那么热烈、畅快。而且他们发现的很多是老师、领导干部,甚至班主任都没注意到的一些现象,这其中有安全隐患、不良现象、好人好事等,这些给管理者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我们改进工作提供了依据。”有了校长小助手的监督和帮助,“校园”二字内涵变得更加丰富,从单纯的学习场域变成了一座天然教育场。在这座教育场中,学生以小主人的视角成为校园的见证者、建议者和管理者,切实感受到了平等、民主的校园生活,其管理能力、责任心大幅提升。

社会是间大教室

将课程送进学生、家长心间

“在我们学校,家访是常事。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虽长,但教师只能从中看到学生的一面,另一面还得回归于家庭。”从教多年,青岛书院路小学教师王春霞走入的家庭不计其数,也亲眼见证了家校合力如何改变一个个孩子、一组组家庭。

“我们班上有个孩子,看起来很文静,实际上十分有主见,就是不善于表达。”在后来的一次家访中,王老师发现,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可是家长盯得越紧,孩子就越要“反抗”,越要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事实上,这样的孩子其实内心更需要老师、家长的关注和肯定。“所以开学后,我就让孩子每天晚上进行听写,我再进行批阅然后反馈改错,这样经过几次反复,学生就会很好地掌握。当第二天老师再次听写时,孩子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书写认真、速度快、正确率很高,这时我再将孩子的掌握情况反馈到家长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各科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自信心也上来了,再也不是那个照相永远躲在角落里的小女孩了。家长看到孩子的改变也高兴,多次向我们表示感谢,还发了感谢信呢!”见证孩子“翻天覆地”的变化,王老师感叹道:“有的家长对孩子失去信心,撒手不管;有的家长方法不当,力不从心;有的家长业务繁忙,无暇顾及。事实上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缺少任何一方面的协同配合,都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青岛书院路小学深知这个道理,家访、亲子课堂……学校将专业的教育知识送进学生、家长心间,帮助人人都成为称职的教育者。书院路小学办公室主任胡春雷介绍,为了促进家校沟通,学校开展了“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每名教师定期走进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情况,将亲子课程送进1000余名学生家庭,80余名学生家长得到了长期、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学校在一堂堂温馨、有趣的亲子课程中聚成一条坚不可摧的纽带,齐心协力,共同托举每名孩子的美好明天。

教育是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做准备,社会这本“教科书”也不能忘。学校依托社区、医疗机构以及交警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将社会变成一间大“教室”,为学生开展自救、急救等技能培训,助力书院学子的全方位成长。学校还为家长们提供公益课程平台,邀请家长到校开设公益课程,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以身作则”,为学生埋下了职业梦想的种子。同时,为扎实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增进每一位居民对李沧教育工作的了解,学校还于今年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全民进校园”系列活动,近2000余名家长和社会人士应邀参加了活动。每个人都见证了教育的幼苗在这所学校生根发芽,于家校社的共同滋养下茁壮成长。

在几何学中,三角形被视为最稳定的结构。如果教育也有“几何学”,家校社三方的配合也一定是那个最坚不可摧的组合。可喜的是,越来越多学校、家长认识到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力量。改变,正在发生。

青报教育在线 焦春阳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