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暑假是青少年放松身心的时刻,也是扩展课外知识的良机。为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城市”建设,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即日起,青报教育在线推出“名师领读 阅享暑假”活动,从全市遴选优秀教师,推荐优秀书目和整本书阅读方法,陪伴青少年朋友提升文化素养,共度一个美好而充实的假日。
本期领读:走进天津卫那些俗世奇人
借助教材巧选书
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很多同学和家长都会产生疑惑:选择什么书进行阅读呢?其实,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涵盖了许多名家名篇的节选篇目,由此所关联的图书,都可以成为同学们阅读的书目。不仅如此,由一书可品一位作家,其故事设计与语言风格自成一体。同学们可以借助一本书,亲近作家,如若喜欢,则可选择同一作家的多本书籍关联阅读,更为立体地去品读喜爱之作。
《俗世奇人》这本书是冯骥才先生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其中收录了清朝末年天津卫许多市井奇人的故事,他们有的靠手艺立足天津,有的靠一番好口才闯天下,其中不乏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书中的各篇文字短小精炼,却在半白半文之间包含了这世俗间的深刻哲理。
关注序言知背景
一拿到书,很多同学都会迫不及待扎入书中。其实,在正式开始阅读前,我们还应关注正文前的序言部分。序言,又名“前言”或是“引言”,通常用以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写作经过,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或是艺术特色。
作者冯骥才先生在《俗世奇人》正文前,同样撰写了一篇序言,揭示了天津卫奇人汇聚的深刻原因和作家本身的创作意图。天津,在当时既是水路的交通要道,也是世人瞩目的开放城市。“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赵燕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所以,在天津生活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种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他们有的显身于上流社会,有的混迹在市井民间,都是俗世中人。然而他们又不是普通人,所做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是俗世中的奇人。得知其中缘由,相信同学们便会在阅读时多一分理解,增一分深度。
捕捉范例学方法
一本书往往围绕一个中心议题或核心思想所展开,书名与目录中隐含了全书的线索,而各篇以中心来组织构架。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关注作者构架篇目的思路与结构,从而学习谋篇布局;同时,也应关注各篇章的描写方法、表现手法、语言表达等多种要素,模仿练习,掌握方法。
以《俗世奇人》为例,其中人物不仅名号奇、外貌奇、本领奇,就连作者描述人物的语言都十分之奇。如“苏七块”这一人物,“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一番外貌描写,一个个性十足、精力旺盛、精明干练的苏大夫就活脱脱展现了出来。刷子李刷墙也是一绝,“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这番动作描写将其精湛的技艺描写得淋漓尽致。
这些手艺人的“奇”,读来令人难以忘怀。《俗世奇人》的奇,奇在名号,奇在外貌与本领,而铸就这些奇人的是冯骥才先生生动的语言与描写。不仅如此,他还借用了天津语言的特点,运用了大量诙谐、嘲讽,带有节奏性的语言进行叙述,体现了天津人独特的个性,极具天津风味的语言给小说也罩上了一层津味色彩,让人读来轻松愉悦。
同学们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也可以抓住人物特点,大胆描绘其外貌、动作、神态,体现独特的人物个性,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关联生活悟深意
一本好书,总能启迪人的智慧,给生活带来启发,促使我们反思与进步;也只有当书与自己生活发生勾连,书的价值才得以最大限度发挥。
《俗世奇人》这本书读起来轻松愉快,可民国时期社会动荡,这些“奇人”大多寄居于社会底层,生活的艰辛自不用说。而冯先生偏偏反其道而行,描写小人物身上的奇闻异事,妙趣横生。这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合起来就构成了当时“天津卫的集体性格”,那是一种韧劲,一种不屈的精神。生命的厚重,也许不是只有严肃悲观才能表现,在诙谐幽默中,那份对生命的热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样是智慧。真正的高手往往就藏在民间,诸如我们青岛传统的那些手艺:王哥庄面塑、胶南年画、锲金画、烙画……这些匠人用自己的热爱和手艺,传承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有特点的人,他们有的热心公益,奉献社会;有的专注所爱,执着追求。他们的经历与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我们赞颂。
阅读,是一种享受,我们要读好书,也要学会品味好书。借助序言去提升理解,关注写法来助力写作,关联生活体悟作品深意,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书籍,加深理解。“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愿同学们都能爱上阅读,享受书中多彩的世界!
本期领读人:徐思思
青岛南京路小学教师,市南区语文教学能手,曾荣获山东省“一师一优课”、青岛市优质课一等奖,多次进行市、区公开课展示。多年来,其深挖语文教学,关注学生阅读,多次在市、区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经验交流,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于《基础教育课程》《新课程教学》等核心期刊;先后独立主持市级“十三五”、“十四五”、青岛市教育学会研究课题,参与并指导市、区级课题十余项,所撰写的教学法荣获市南区第四届“悦动课堂”优秀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