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编者按:前几天,青报教育在线写了一篇报道:44个学生43个上本科,学霸班的班主任是怎样炼成的。在文章中,青西一中高三年级24班班主任苟晓晓,给我们讲述了她“站稳讲台”的成长经历,很多读者发来反馈,还想继续了解“学霸班”背后的故事,今天我们又对苟晓晓老师进行了专访,了解她的育人理念。
“将心比心,因材施教”
“正常的批评教育不会伤害孩子,但是有色眼镜,误解冷遇会伤害到学生的心灵。”苟晓晓老师发自肺腑地说到。
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什么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她一定会给学生一个说明原因的机会,尽量换位思考,理解他们的难处,去帮孩子解决问题。
比如,因琐事和同学起冲突最后打起来的董同学,苟晓晓换位思考她的处境和委屈,在自习后的夜空下,和她一起探讨类似事件的最佳处理方式,帮助她收获成长的经验;还有,因解不开的误会遭班级冷遇的刘同学,苟晓晓将心比心理解她的痛苦,用一次次面对面的谈话淡化伤痕,用一封封心连心的信件化解愁绪,陪她从孤立无援走向未来可期;甚至,因为周末自习而崩溃痛哭的王同学,苟晓晓理解她对自由不受束缚生活的向往,所以接受王同学与众不同的作息,和她达成一致意见,假期不想到校自习可以请假,但是要保证在家完成所有的自习任务,并且成绩不能退步。
“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上清华北大,但要谨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苟晓晓老师把这句话记在了心上,并践之以行,因材施教。
对于尖优生,她更关注的是心态的稳定,不必大张旗鼓去沟通,随时聊两句,细水长流效果更好。
有的学生学习状态不稳,但沟通态度积极,苟晓晓就在每次考完试以后,听他自己分析自己的问题,听他安排自己的下阶段计划,倾听和建议让他重新出发,他也不负众望,在高考中稳定发挥。
班上有个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但高考数学考完以后,心态崩溃了,苟晓晓就陪他在花坛边上坐了一节课,倾听他诉说忧虑、展望未来,陪伴和鼓励让他重新振作。
对于潜力生,苟晓晓说,要做的是持之以恒的关注和鼓励。潜力生的基础薄弱,但是提升空间大,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换来金榜题名,花开万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也会常常因为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即时的回报而痛苦,甚至是放弃。
因此苟晓晓一方面配合学校的潜力生工作,给他们设立提升周计划,要求他们进行周反馈,一方面积极和科任老师沟通,了解他们薄弱学科的补弱情况,以便针对性地和学生沟通。
例如,班上孙同学成绩长期低迷,难以过一本线,距离理想的学校很遥远。家长的训斥,让她高三后期奔溃痛哭。但苟晓晓从外语老师那里了解到她很聪明灵活,只是缺了些踏实学习的劲头。于是苟晓晓不断鼓励她,在她上交的总结纸上画一个鼓励的表情,留下对她的认可;在她学习日语泄气的时候,找宿舍同学监督她中午坚持听听力;在她班会课后低头啜泣的时候,悄悄带她去空教室,帮她扎起头发,告诉她换个发型就是换一个开始......她慢慢振作起来,用全力以赴的状态去冲刺高考,实现了从过不了一本线,到高考超过一本线45分的华丽转身。
重视课堂设计,关注作业反馈
苟晓晓是一名班主任,更是一名语文教师。
语文是立德树人的学科,无论怎么样面对高考应试,都不能忘记语文的文学性。所以苟晓晓很重视利用各种教学文本,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学习《沁园春 长沙》,苟晓晓希望他们有青年人如朝阳的意气风发,学习《百合花》,苟晓晓希望他们珍惜人与人之间纯洁美好的情感,学习古诗,苟晓晓希望他们感知语言文字的美,更感知传统文化的美,去传承,去创新。
有时候理论学习的过程是枯燥的,所以苟晓晓会利用相关小视频勾起学生兴趣,通过板书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明确应对各种题型的方向。
作业是和学生沟通的有效渠道,苟晓晓会通过学生作业情况,更多关注学生的态度。很多学生会花更多精力在理科的学习上,所以语文作业成为敷衍的重灾地。对于态度认真的同学,苟晓晓从不吝啬表扬,从拍照展示到打印张贴,从手绘表情包到发放小奖状,既拉进了和学生的距离,也激发了学生的认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吾辈青年是中国之中流砥柱,吾辈青年是中国之燎原星火……”苟晓晓老师永远对学生饱含期待,期待未来成为中流砥柱的他们,将国家建设地更加美好。
青报教育在线 朱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