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44个学生43个上本科,学霸班的班主任是怎样炼成的?

2023-07-13 14:53

苟晓晓,是青西一中高三年级的一名语文教师,同时担任24班班主任,今年她所在的班级50人参加高考,40人过了一本线,44人考文化科,43人过本科线,是名副其实的学霸班。艺体生也在自己的赛道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两名音乐生,分别去了中国音乐学院和西南大学,另有一名体育生单招录取到了曲阜师范大学。此外,他们班的刘昱妍同学艺术综合成绩为山东省第一。

青春与讲台

嫩肩膀也能挑重担

毕业第一年,苟晓晓在新区实验初中顶岗,她逐渐适应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后来回到青西一中,空降到高二任班主任,杂乱的班级事务、亟待整顿的班级纪律和沉重的备课压力都让她有些无所适从。

但是在前辈的指导和同事们的相互扶持、相互鼓励之下,苟晓晓慢慢走进学生身边,走进老教师的课堂,逐渐学会和学生相处,这一年正是她的蜕变之旅。

接下来,她连续三年任高三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高强度的教学压力,连轴转的作息时间,曾让苟晓晓压力倍增,但也正是这样的锻炼,她在教学上越来越适应,也越来越自信,在教学相长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锻炼了教学能力。在和学生的相处中,坚定了更纯粹的教育教学理念。

提起班级管理,苟晓晓说:“要刚柔并济,既要有底线,讲原则,教育学生是非分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也要有温情,讲方法,走进学生心里去,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才能帮助学生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利用一些小策略,比如小组比拼,你问我答,经验分享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主动进取的学习氛围,抓住大方向,才能带动整个班级阔步前行。”

攒一流人品,育一流学格。在青西一中,这句话已经深入到每个人内心。

世界总是要交到年轻一代手里,教育也是。谁都需要有自己的成长空间,而不是在指手画脚中前行,青西一中为想干事创业的年轻教师,创造了更多成长空间,给予了他们无限信任,帮助他们在担当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

使命与担当

站稳讲台向上生长

曾经,作为新老师,她常常在学科教学方面遇到各种问题:教材不熟、重难点把握不准、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等……就在她彷徨之时,学校搭建了各种平台,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苟晓晓老师把教师成长论坛当作是炼内功、丰底蕴、强力量的重要途径。

在论坛上除了青年教师的经验分享,学校还经常安排老教师专场,和新教师分享教学技巧,育人经验、爱的故事,让她汲取了更多力量,在教育岗位上奋勇前行。

面对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她每天都精心设计教案,必须在听完其他老师们的课后再去上课,不断思考、学习如何上好一堂课,博采众长,创造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次次备课熬至深夜,一次次磨课认真修改,一次次聆听前辈们的教诲,当孤军奋战变成团体合作,一切困难便都迎刃而解。

在青西一中,像苟晓晓这样的年轻教师还有很多,他们的成长轨迹映射出学校的育人水准。

“作为教师成长论坛上的发言人,我收获的是大家的肯定,也正因为要发言,所以要对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慢慢习惯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阶段总结。”苟晓晓不断打磨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 。

2021年她跟着高三学生参加了一模考试,取得了132分的好成绩,是当时全市最高分。高三年级主任马老师说:“比起数学等理科专业,语文有很大的随机性,语文老师和学生同台竞技,并且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看得出老师的基本功很扎实。”

集体与荣誉

成长的足迹是一群人的努力

一个人跑得快,一群人跑得远。

青西一中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友爱的一中语文组更是苟晓晓茁壮成长的沃土。

她的结对师傅一开始是经验丰富又和蔼可亲的戴金清老师,后来戴老师临近退休,结对师傅又换为端庄大方,冷静机智的张静静老师。

戴老师说,语文教学要软,让语文的文学气息浸润学生的身心;张老师说,语文教学要硬,课堂环节要经得起锤炼打磨,主次分明。两位老师的指导一刚一柔,助力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其实说起来,整个一中语文组的新老传承都是值得赞颂的,年级更替伴随着教学资源的更新和传递,更伴随着热情互助和温馨陪伴,一群令人敬佩的老教师带出了一批批青年教师。

梁玉霞老师是语文组的活字典,被大家亲切称为宝藏老师,她也是语文组的百科全书,凡是拿不准的知识点去问她,保准能从理论和实践上都给讲的明明白白;草根名师刘树丛老师,临近退休还坚守在高三一线教学,在高频率的高三检测中,和学生在作文道路上同频共振......正是有这样爱岗敬业的老教师,才有了语文组爱钻研,勤研讨的风气,才有了新教师的成长。

教书育人,一直在路上,心之所向,无问西东。一群人,一条心,心中有爱,眼里有光,全力以赴奔向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青报教育在线  朱伯燕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