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胶州三中这场研修回应时代之问

2023-07-11 18:56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青报教育在线讯 路漫漫其修远,教师生涯亦是如此。7月5日至7月10日,胶州三中骨干教师组成研修班从海畔齐鲁来到山城重庆,以“上下求索”之姿,精琢己身,在行走中追寻“红色记忆”,到巴渝名校探寻育人真谛,与名师专家对话激荡教育思想,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之问做出深刻回应。

追寻红色记忆坚定理想信念

有一种旅行让心归拢,有一种游历让信念坚定。这便是胶州三中骨干教师们渣滓洞、白公馆红色研修之行的真实写照。

三面是山,一面是沟的渣滓洞,位置隐蔽,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39年,渣滓洞被国民党占领,并改造为监狱,用来囚禁革命人士,而这些革命人士被囚禁后几乎没有人活着走出去。

跟随着大部队的脚步走进渣滓洞,胶州三中教师们心情沉重。从渣滓洞内院走到外院,原先的牢房、刑讯室、办公室虽已焕然一新,但低矮的房屋、四周高高的围墙、碉堡、暗哨、铁丝网……眼前的一幕幕仍旧将老师们带入到了那一段惨痛的历史情境中。

“尤其是当看到满墙革命烈士的姓名,感到触目惊心,这背后隐藏着多少革命事迹和悲壮历史。”步入位于渣滓洞内院的楼下八室,整齐排列的姓名布满了烈士英名墙,点亮了这个昏暗狭小的空间,胶州三中教师瞬间被震撼,愣在原地好一会儿。环顾仰望这些姓名,他们为了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勇毅行为让老师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保留下来各种各样的刑具让人看了不寒而栗,难以想象这些革命先烈们在这里曾遭受过什么样的折磨。”“在这样的磨难下他们始终坚持理想信念,是我们的榜样,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随后,老师们心怀崇敬地走进与渣滓洞一并被人们称作“两口活棺材”的白公馆。在这里他们深入了解了江姐、宋琦云、徐林侠夫妇和“小萝卜头”——宋振中等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见到了那一面江姐根据心中的样子一针一线缝制而成五星红旗。

 炎炎烈日下,走完渣滓洞、白公馆两个行程,老师们的微信步数均已上万,每个人都汗流浃背,但却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参观渣滓洞、白公馆,重温这段黑暗的历史,让我对共产党员崇高革命气节有了更直接的认识。”胶州三中教师姜芳表示,革命年代,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信仰坚定的革命先辈,我们才最终迎来了如今的幸福生活。而今,作为教师,我们应秉承先辈遗志,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仰,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不懈努力奋斗,答好“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

徜徉校园感悟“大成”之道

“欢迎胶州三中的老师们来到杨中!”研修之行,胶州三中的老师们还来到重庆市杨家坪中学彩云湖校区。见到远道而来的老师们,学校相关负责人雷悦在校门口热情相迎。在她的引导下,老师们一行漫步杨家坪中学校园,先后参观了学校创成科技馆、大成踏歌厅、彩成生涯厅,沉浸式感受这所校园散发的浓厚的“大成教育”氛围。

雷悦介绍,“大成”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期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指在某个领城集先进思想文化于一身的人。学校将这一理念引入治学的教育观中,将“大成”引申为学生个体能够依据自身实际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之意,提出“人皆能大成”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在这一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致力于办有温度的教育 ,成就每一个学生,构建起了大成教育新生态,也让学校成为了重庆市重点中学、全国课堂教学先进学校。

当天,学校副校长刘佳还以《办一所让人眷恋的学校》为题,从学校理念文化、课程建设、德育体系构建等方面为老师们详细讲解了学校对“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具体思考与做法。刘佳表示,杨家坪中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实施“六一成就”评价,“六一”即一生好品格、一颗阳光心、一副好身体、一身好才艺、一个好习惯,一群好伙伴,以评价促养成,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多维度探索发现学生的发展可能,是学生成长成才。这一做法也引起了胶州三中老师们的共鸣。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学校的不懈的育人追求。”学校副校长于德强表示,杨中的很多做法与胶州三中不谋而合。据悉,近年来,胶州三中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宗旨,秉承“厚德至善,求真尚美”的核心理念,坚持五育并举,被评为青岛市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示范学校。

对话巴渝名师精进育人实效

回答好“怎样培养人?”这一提问,关键在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治学能力和办学水平。而教学研究则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基于此,胶州三中在研修中邀请重庆市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所副所长、正高级教师周智良从校本教研方面,以讲座的形式为教师们传经送宝。

讲座中,周智良以《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题,分“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几个文件精神”“谈谈校本教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作为物理老师,周智良列举了大量的物理教学实践案例,启发老师们在学科教研中要紧扣时代要求与国家大政方针,优化教学方式,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

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的讲座不断吸引着老师们的注意。老师们认真聆听,时而提笔记录,时而点头认同,时而报以掌声。

“新时代,在新形势下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所有这些对我们教师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刘冉冉表示,周老师的讲座从领悟课标和教材、课堂教学素材的积累和运用、精心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等方面为自己今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指明了方向。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研究决定深度,交流决定广度,问题就是办法,压力就是动力,帮人就是帮己,辛苦就是收获。周老师的分享让我豁然开朗。”教师于建表示。

明学笃行,方能志远。胶州三中的骨干教师们在研修中前行,在学习中成长。学校副校长于德强表示,此次研修收获颇丰,希望老师们以此次研修为契机,立足实际而深思,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当作自己潜心探讨,并努力践行的教育课题,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已任,在新的学期,用更加精进的专业能力赋能学生成长,谱写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青报教育在线 高晶欣

每日推荐
X